古代钱氏名将录(8)---钱肃乐(南明)

    中华钱氏网 2009年10月16日 中华钱氏网


钱肃乐(1606-1648)字希声,一字虞孙,号止亭,浙江鄞县人,明末抗清将领、南明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
  钱肃乐自幼勤学博览,以圣贤自期。明崇祯皇帝十年(公元1637年)进士,授太仓知州。他到任后,为官清正,执法严正,不畏权贵,爱民如子,为太仓人民所崇敬。当地一些豪家与奸刁的官吏勾结,荼毒百姓,杀害良民,肃乐一概严惩不贷,使地方恶势力不敢胡作非为。以后他又到昆山、崇明二县摄事,考绩为江南第一。明崇祯皇帝十五年(公元1642年)调京任刑部员外郎。后因母丧回原籍家居。

明弘光三年(公元1645年)清兵大举南下,连破扬州、嘉定、杭州等城,宁波已成弹丸之地,城中文武多有逃跑,宁波同知朱之葵准备献城求降。此时钱肃乐正因病咯血,闻讯恸哭,准备绝食尽忠。当时,贡生董志宁与秀才王家勤、张梦锡、华夏、陆宇火鼎、毛聚奎等六人(人称“六狂生”)倡议起兵抵抗。是年六月集会于府城隍庙,参加的百姓有数千人。钱肃乐也抱病赶来,公推他为义军领袖,入巡按署中。农历6月15日钱肃乐在江东演武场集合万名义军,誓师抗清。校场内外人山人海。全城百姓扶老携幼都来观看。各路主将纷纷登台宣誓。当轮到镇海总兵王之忍时,只见他纵身上台,从怀中摸出一封书信,当众宣读之后,顿时全场爆发出雷霆般的怒吼声,几个士兵立即将稳坐在台下的写信人太仆谢三宾抓了起来。谢三宾吓得面无人色,跪倒在地。

原来,太仆谢三宾家资豪富。怕钱肃乐起义抗清有损于己,便暗地私通清兵,想谋害钱肃乐。他写信给镇海总兵王之忍,要他带兵进城,杀害钱肃乐和“六狂生”,还答应“事成后以千金为寿”。钱肃乐也曾派人送信给王之忍,邀他到宁波共举义旗。王之忍两面都作了回答,并约定那日在宁波密语。如今,他当众宣读了谢三宾给他的信,表明心迹,共树义帜。谢三宾眼见奸情败露,叩头乞命,愿献万金以助军饷,义军便把他释放了。

在誓师抗清的集会上,著名抗清民族英雄、举人张苍水也参加了。他接受钱肃乐的委托,奉表到天台请明宗室鲁王朱以海前来“监国”。鲁王乃到绍兴行监国事。农历7月11日浙东各路义军会师萧山西兴途中,加钱肃乐为太仆寺少卿,后又加佥都御史。钱肃乐四次上疏清辞,力言“爵赏宜慎,不可重蹈弘光覆辙,滥予名器”,仍以原衔署事,留在鲁王行宫,部署作战。当时,浙西诸府州也都揭竿起兵,列营数百,与浙东首尾相应。钱肃乐指挥的义军,英勇善战,屡建奇功。他身先士卒,十战十捷,打得清兵闻而生畏。进犯浙江的清兵连连向清顺治皇帝告急求援。 
然而,就在抗击清兵节节胜利之间,在各路义军内部发生了严重的宗派分裂和倾轧。原来,总兵方国安统兵自浙西来,兵力最盛,王之忍次之,号为“正兵”,食宁、绍、台三郡田赋,即所谓“正饷”。钱肃乐所统率的义军,吃的是“义饷”,取自于富室的乐施和民众的捐助。不久“正兵”竟把“义饷”也侵夺去了,使义军陷于无饷的困境。钱肃乐派员到鄞县、奉化二县支饷,方国安竟下令二县不准支付。钱肃乐率领的义军甚至断饷四十日,沿途乞食为生。但义军感于爱国之忧,相聚不散,无一叛者。钱肃乐向鲁王几次上《乞饷疏》,慷慨陈词,但饷终不至。钱肃乐又以“国有十亡而无一存,民有十死而无一生”,系以危言,促鲁王觉醒。这样又触犯了朝中贵戚,张国俊、方国安、马士英、阮大铖互相勾结,处处排挤钱肃乐,还派人暗杀钱肃乐。钱肃乐悲愤难抑,但又无可奈何,含泪上疏,说:“臣以举义以来,大仇未复,终不敢归安庐墓。愿率家丁数人,从军自效。”鲁王虽加慰留,但流言不止,逼得钱肃乐无立足之地。于是又上疏曰:“臣从今披发入山,永与世辞。”力辞鲁王加封他的吏部尚书兼理户部之职,离开宁波到温州。后来鲁王兵败,钱肃乐正避难在福建福清,与诸弟子穷到没有米而吃麦,麦吃完了,便吃蕃薯,后来蕃薯也吃不到了,便以薯干充饥,终于到龙峰岩削发做了和尚。从戎马生涯到青山古寺为僧,从义军兴起,到鲁王败北,令他思绪万千。他在寺壁上题句曰:“一下猛省时,身世不知何处?数声钟磐里,归途还在这边!”意将终身隐居。

钱肃乐虽隐居深山,但中兴明朝之志始终如一。当他听到郑彩陪同鲁王到鹭门并来往于诸岛欲举事时,就去觐见。鲁王大喜,任他为兵部尚书。他便在那里整顿军队,收拾残部,训练勇士,兵威重振。连下兴化、福清、连江、长乐、罗源等三十余城,围困福州,浙东山寨亦各起兵遥应。他正拟与浙东义军领袖董志宁、王家勤等“六狂生”联络,谋取宁绍台诸府以与钱肃乐兵成犄角之势时,不料被汉奸谢三宾获悉,向大清朝廷告密而失败,华夏、王家勤等也不幸殉难。

此时,朝廷由陈彩独揽大权,陷害同僚,排挤肃乐。他驻兵海上,不与各路义军协力。当钱肃乐闻知连江失守的消息时,悲愤抑郁,感到复明无望,血疾大动,以头触枕,只求早死。鲁王赐药也不吃,于公元1649年农历6月5日病逝于琅江船上,终年四十三岁。

钱肃乐的家人遵照他的遗言,以前明员外郎入殓,安葬于今福建省福清县的黄蘖山麓,墓碑上刻“大明孤臣”。鲁王闻肃乐死,大为震悼,辍朝三日,赐九坛,亲自制文祭之,追赠他为太保、吏部尚书,谥号“忠介”。

钱肃乐短促而动乱的一生,写下很多诗文。后人把它汇编成《钱忠介公全集》,流传至今。其余如《正气堂集》、《越中集》、《南征集》等因兵乱全部散失。宁波人民缅怀他和另一位民族英雄张苍水,曾于公元1815年在县学街建造“钱张两公祠”,以志纪念。


分享按钮>>古代钱氏名将录(11)---钱金玉(清)
>>古代钱氏名将录(9)---钱应魁(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