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德宗功 名相之后

    中华韩氏网 2012年5月23日 韩氏家族


   韩姓在海南是十大汉族大姓之一,而在文昌市更是排在各姓氏之首。据海南合族修篡的《韩氏族谱》统计:至2007年6月,全海南岛韩氏人口已达22万人。而在海南省文昌市就有500多个村庄有韩姓,总人口已达十多万人,占全文昌市在籍人口七分之一,为全市第一大姓氏。大姓所不同的是,其它海南大姓人口大多是有多个迁琼始祖,而韩氏却只有一个迁琼始祖,而且是抱着宗谱渡海的,脉落清楚。一人衍一族,一族衍四方。
    迁琼始祖韩显卿,字灼道,生于南宋高宗绍兴25年(公元1155年)6月20日,终于宋理宗宝庆元年(公元1225年)4月22日,享年71岁。
  韩显卿原籍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市),是北宋名相韩琦第6世孙。《韩氏族谱》介绍:韩琦生有6子,分别叫:忠彦、端彦、良彦、纯彦、粹彦、嘉彦。长子忠彦(1038-1109)字师朴,宋哲宗元佑年间先后任尚书左丞,知枢密院事。宋徽宗时,官拜尚书右仆射,佐仆射位至宰相。次子端彦,官至右赞善大夫。三子良彦,为秘书省校书郎,早卒。四子纯彦,官至徽猷阁直学士。小子嘉彦,生于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娶了神宗皇帝第三个公主,为驸马都尉,官至瀛海军承宣使。
  韩嘉彦又生了6个儿子,分别叫韩恕、韩昭、韩诫、韩谘、韩瑛、韩燮。其中第三子韩诫,字文仲,娶了高宗吴皇后的妹妹,和皇帝成了连襟。历任团练使,防御使,官至承宣使。
  韩诫生三子,韩侃胄、韩仿胄、韩仁胄。次子仿胄,字秉实,曾任韶州通判,宋室南渡时,举家迁徒绍兴会稽县。韩仿胄生独子韩缙选,字时举,生于绍兴6年(公元1136年),任湖州知州。
  韩缙选有子二人,长子韩世卿,次子韩显卿。韩世卿一支后迁广东番禺县。韩显卿初任绍兴府会稽县尉,后升任廉州太守,从五品。金兵南侵,显卿举家迁居广东雷州。宋宁宗庆元三年(公元1197年),韩显卿从雷州海康县抱宗谱举家渡海,卜居海南文昌锦山,成了海南岛韩氏开山之祖。
  韩显卿渡海时,时年42岁,正值壮年,携妻陈氏,儿子韩废,女儿韩承钦。其子韩废仕宋曾官至中奉大夫,知融州军事,从二品。从韩显卿公元1197年渡海迁琼,今年正好810年。
  从韩显卿定居文昌锦山后,以高祖韩琦“昼锦堂”为堂号,设馆传播中原文化。因此,韩氏族人英才辈出,据海南《韩氏族谱》记载,自韩显卿渡海至清末,七百年间,海南韩氏有160余人被封建王朝封为七品以上官员。《文昌县志》载,在中华民国时期,海南岛韩姓族人有20人在国民政府军队中任将军。而他们无一例外都是韩显卿的后代。
  海南韩氏大宗祠理事会韩杨光理事长告诉笔者,2006年他们组团参加了在河南安阳市举办的“第二届世界韩氏恳亲会”,据世界各地韩氏宗亲会统计,目前散居世界各地的韩氏约62万人。这些人大多来自海南、广东、广西和中原地区,迁琼始祖韩显卿的后裔不下10万,主要卜居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真是一枝繁衍,子孙遍海内外。
  据韩杨光介绍,目前海南韩氏已衍至34代,全省有22万人,每年四月一日,是全族合祭祖宗之时。届时,位于文昌锦山镇西北陈斗坡韩氏大宗祠热闹非凡,大批侨居国外韩氏族人纷纷前往拜谒迁琼始祖韩显卿。
有“海忠介”遗风的韩锦云
   笔者查阅资料得知,在整个清朝统治中国的267年间,海南岛先后出了三个大官,一个是官居大理寺卿的王映斗,一个是官居湖北巡抚的张岳崧,另一个就是官居云南按察司使的韩锦云。
  韩锦云,字紫东,清嘉庆11年(公元1806年)出生在文昌锦山下园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贫如洗。据他自己所撰写的《族谱•前序》中所讲,他家是剪茅代瓦蔽风雨,培树为篱防飓风。韩锦云天资聪明,十二岁即能文,因此父母拼着老命也让他读书。在就读琼台书院时,因才华出众,能言善辩,受到书院掌教(校长)杨斋先生的青睐。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年29岁,乡试中举,又过了5年,道光20年赴京赶考中了进士。初授翰林院庶吉士,在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补奉天司主事,出任云南员外郎,江苏司郎中。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补浙江道监察御史,户兵科给事中,京畿道监察御史。咸丰八年授四川盐茶道,第二年兼四川按察使。咸丰十一年因继母病逝,报丁忧回海南居丧。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补云南粮储道,同时嗣兼布政使和按察使司,赏二品顶戴花翎,成了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病卒于云南任上,终年68岁。
  韩锦云以科举致仕,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共35个春秋。在他所处的时期,正是清王朝走向衰败的时代,国将不国,贪官污吏横行。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韩锦云主张铁腕治贪,多次上奏两广总督叶名琛受贿肥私,丧权辱国。同时积极响应林则徐禁烟主张,加强战备。由于他的主张得到爱国人士的响应,声望大增,被当时人们誉为“海忠介(海瑞)后一人”。
  韩锦云力主抵抗外侮,整肃贪官污吏。对叶名琛“与欧西洋人交通奇货”等丑闻,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揭发。
   公元1865年,韩锦云在云南一身兼署二司(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外面是英法列强长驱直入中国,云南里面是回族人起义,在道途断绝之时,韩锦云以二品封疆大吏的身份,整整坚持了两年,最终以死报效了清王朝,以儒家的尽忠报国实现了自己所说的:“年来悟得长生诀,不在金丹在汗青”。
“宋氏三姐妹”父亲出自韩家
   文昌“宋昌三姐妹”可谓是家喻户晓,大姐宋霭龄嫁给了孔祥熙,二姐宋庆龄嫁给了孙中山,小妹宋美龄嫁给了蒋介石。而他们这三位女婿都是当时中国举足轻重的人物。人们只知道三姐妹出自宋家,却很少有人知道三姐妹的父亲实际上是来自韩家。
  据海南《韩氏族谱》记载:宋氏三姐妹的父亲宋嘉树,原族名叫韩教准,乳名叫阿虎,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出生在今海南文昌市昌洒镇古路园村一个商人之家。韩教准是迁琼始祖韩显卿第二十三代孙。
  韩教准的祖父叫韩锦彝,育有二子,长子韩鸿翼,次子韩鹏翼。韩鸿翼是位儒商,为人宽厚,热心公益事业,被乡邻所敬重。夫人王氏,端庄人静,识文断字善诗书。
  韩鹏翼育三子,长子韩政准,次子韩教准,小子韩致准。兄弟三人幼年时,家道中落,不得不外出谋生。韩政准和韩教准跟随同乡到印尼爪哇当学徒。韩教准后来又跟堂舅飘洋过海到了美国的波士顿。这位远房堂舅姓宋,在波士顿开了一家茶叶丝绸行。因堂舅没有儿女,在征得韩教准父母同意后,十二岁时过继给了堂舅。堂舅将韩教准改名宋嘉树,字耀如,从此他就成了宋家之人。
  改名为宋嘉树的韩教准,并不甘心做个侨居国外的小商人,来继承堂舅的“家业”。他想在美国上学读书,未被堂舅同意。于是,他就偷偷地离开了堂舅,跑到外面闯世界。先是到一艘外轮上当了一名杂役,后到神学院做了一名旁听生,最终成了一位基督教传教士。1892年,他辞去传教士一职,回国投身实业界,参股经营基督教会在上海创办的美华书馆,同时担任上海福丰面粉厂(民族资本)经理。在这一时间,他结识了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开始积极投身推翻清王朝封建帝制易世革命。
  1887年夏,宋嘉树与祖籍浙江余姚县的倪桂珍结婚,倪桂珍出生在上海,是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婚后,夫发俩共生子女六人,长女宋霭龄,二女宋庆龄,大儿子宋子文,妹妹宋美龄,二儿子宋良,小儿子宋子安。
  宋嘉树于1918年5月病逝在上海,终年58岁。宋嘉树(韩教准)按族谱排系,是迁琼始祖韩显卿第二十三代孙,其子女是二十四代。所以说当年著名的“宋氏家族”实际上是“韩氏家族”。
  平心而论,在宋家六个子女中,最具有故乡情结的是宋子文。民国25年(1936年)宋子文担任全国经济委员会常委委员。他联络了时任国民党第四路军总司令余汉谋,广东省财政厅长宋子良,广州市长曾养甫,虎门要塞司令陈策等一大批军政要员于1936年12月2日来琼考察,共商琼崖发展大计。
  经宋子文一行人的考察,最终决定先修条横贯海南岛南北的铁路线。以1000万元铺铁路,1000万元建港口,1000万元搞其它基础建设,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整个计划。
  说干就干,宋子文身体力行,亲自参加编制海南岛铁路建设规划。很快就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铁路勘察设计。正当全面开工时,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宋子文的海南岛铁路建设终成泡影,留给他的是无限遗憾。
  宋子文热心家乡教育,认为培养人才是重中之重。1947年春,他主面邀请海南籍一批军政要人、知识分子、侨领和社会头面人物,如陈策、韩汉英、王俊、蔡劲军、颜任光、梁大鹏、朱润深、韩汉藩、云成修等人创建私立海南大学,设农学、医学、文理三个学院。当时二战硝烟才刚刚散去,颠沛流离的海南乡亲也才刚刚稳定下来,宋子文等人就想到了文化教育,可谓是高瞻远瞩。
  刚创建的私立海南大学是琼州唯一的高等学府,创立之初百废待举,宋子文号召侨领们自动认捐,泰国华侨海南人黄有鸾、云茂修、冯尔和等捐款最多。一时间捐款捐物者络绎不绝,吴贤秀捐有关农业中西文图书十万余册,韩汉英捐《四库全书》、《四部备要》余千余册。
  1950年因政权更迭和其它种种原因,私立海南大学停办,但作为海南首家高等学府还是给琼州乡亲留下不少值得回味的地方。三十年后的1980年,海南又一批军政人士、知识分子、侨领在庄田、林修德、林树兰、黄大仿、史丹、林英、林施均、李光邦、林汉生、黄闻波、黄坚、张光利、吴多福、吴多泰、陈学忠带领下,发起重建海南大学。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一座含理、工、农、贸、法、文等学科的综合性海南大学终于矗立在海口之滨。宋子文数十年前“育才兴琼”雄心壮志终于被同乡们实现。
韩姓起源
   韩姓起源于自采邑名和国名。据《元和姓纂》记载:“韩,出自唐叔虞之后,晋穆侯子成师生万,食采于韩,因以命氏,人为晋卿。曾孙厥起,起生须,须又生不信,元(玄)孙景侯分晋为诸侯,八代至王安,为泰(国)所灭,复以国为氏。”
  文中的叔虞就是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周成王姬诵之弟,晋国的开国君主,因初封于唐(今山西翼城西),故史称“唐叔虞”。唐叔虞下传八代,就是晋穆侯的小儿子。“万”是成师的儿子,当时在晋国做官,以韩地(今山西河津)为自己食邑,史称“韩武子”。
  “武子”后三世韩厥以封地为姓。战国韩厥的七世孙韩虞(即韩景侯),同晋国赵氏、魏氏一起瓜分了晋国,分别建立了韩、赵、魏三国。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姬午承认三国为诸侯。韩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初次建都城在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后迁都宜阳(今河南宜阳)、阳翟(今河南禹州)。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又迁都郑(今河南新郑)。公元前230年韩国被秦国所灭,末代君主韩安被俘,韩国子孙“复以国为氏”。
  秦灭韩,“尽入其地为颖川郡”,并以韩国旧都阳翟(今河南禹州)为治所。此后,河南颖川便成为韩氏的发展繁衍中心。到了秦汉时期,中原韩氏逐渐外迁于今江苏、浙江、四川、山东、甘肃、河北、北京一带。
  唐宪宗时,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韩愈被贬为潮州史,是韩氏最早的入广东者。唐末,河南固始韩氏随王潮、王审之入闽,韩氏开始在福建繁衍。
  海南迁琼始祖韩显卿是河南安阳始祖韩月出第十四代裔孙,北宋名相韩琦的第六代孙,祖籍相州(河南安阳)。
  韩姓起源地之是韩城县,今陕西省境内,起源地之二为河南新郑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河南孟州市有韩愈故里和韩愈墓,河南安阳市是韩琦故里。
  韩氏的堂号有泣杖堂、昌黎堂、昼锦堂。“泣杖堂”出自西汉梁人大孝子韩伯俞。“昌黎堂”出自唐代大文学家哲学家韩愈。“昼锦堂”出自北宋宰相韩琦,当年韩琦以武康军节度使署理相州,而相州(今河南安阳)又是韩琦的老家,昼锦还级光宗耀祖,所以其后裔筑“昼锦堂”为堂号。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曾作《昼锦堂记》。海南韩氏宗祠都以“昼锦堂”为堂号,以纪念韩琦这位先人。

 


分享按钮>>古镇“清明”新气象
>>村民祖先祠堂内搓麻将 “韩公祠”难安韩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