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湖南名人 何继善

    中华何氏网 2011年8月7日 湖南名人网


  何继善:男,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湖南浏阳人。地球物理、工程管理学科博士生导师,原中南工业大学校长,现任湖南省科协主席。何院士是我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美国勘察物理学家(SGE)协会终身会员。
  何继善院士长期致力于地球物理理论、方法技术及观测系统的研究,主持完成了四十余项重大科研项目,发表专著及论文100余篇(本),取得各种专利8项,获国家、省部级奖24项。其中“我国双频激电研究与应用”199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生产矿山地地质地球物理研究”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9年,何继善院士创立了流场法堤坝管涌渗漏探测理论,何继善院士创立了流场法堤坝管涌渗漏探测理论,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批能在汛期恶劣环境下准确探测堤坝管涌渗漏入口的仪器设备,并在十多个省取得成功应用。
  何继善院士创建了我国第一个以地电场与观测系统为特色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创立并发展了以“双频激电理论”为核心的“伪随机”多频地电场理论,发明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中国特色的地电场观测仪器和设备,为我国资源勘探和工程勘察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何继善院士的成就得到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承认与高度评价。如美国权威地球物理学家莫利松教授公开称赞:“何继善以他在勘探地球物理方面的众多成就尤其是在激电和电磁法方面的卓越贡献,得到全世界同行的公认”。[1]
  人物履历
  1934年9月11日 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
  1956~1960年 在长春地质学院物探系金属物理勘探专业学习。
  1960~1987年 在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系实验室主任、电法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
  1987~1991年 中南工业大学地质系主任。
  1991~1996年 任中南工业大学副校长、校长。
  1994年 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6年 任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研究领域
  何继善院士长期致力于应用地球物理理论、方法与观测系统的研究。针对我国大中型有色金属矿山保有资源储量不足的严峻局面和我国特殊的地质条件,何继善院士率先提出了“生产矿山的地质地球物理理论”。自1998年以来,何继善院士领导开展了防洪减灾综合治理关键技术研究,创立了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流场法堤坝管涌渗漏探测理论”。[2]
  获得荣誉
  出版专著、教材7本,公开发表的论文90余篇,已完成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3项,国家攻关项目5项,省部级重点项目21项,获国家、省、部级奖励20余项。
  1976年提出“双频激电理论”,开始研制双频激电仪,1984年开始推广双频激电方法,1985年获国家发明奖
  1986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1987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矿产普查及勘探”学术带头人
  1988年提出“生产矿山地质地球物理”研究,1999年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1990年被授予“全国高等院校先进科技工作者”
  1992年被授予“全国有色金属工业劳动模范”
  1993年被英国剑桥传记中心评选为世界名人,同年被美国国际传记中心评选为世界名人
  1994年6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1993年获得地球科学最高荣誉奖——第三届“李四光地质奖”。
  199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1999年提出“流场法”,并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能探测堤坝渗漏及管涌的仪器。
  论文著作
  《地磁波伪脉冲成象及波动理论》、《双频激电法研究》、《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双频数字激电仪》、《电法勘探中的电化学研究文集》、《电法勘探教程》、《金属矿电法》
  1 何继善。金属矿电法勘探。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0
  2 何继善。双频道数字激电仪。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7
  3 何继善,等。频道激电法研究。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89
  4 何继善。双频激电法研究。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0
  5 何继善。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0
  6 何继善,等。频道数字激电仪。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
  7 何继善。电磁波伪脉冲成像及波动理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
 


分享按钮>>何曼德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何娅:获2007中华小姐环球大赛美洲赛区决赛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