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理学家——何兑、何镐

    中华何氏网 2012年5月13日 何水星



 
宋代理学家——何兑、何镐

何兑,字太和,号龟津,因他是龟山门生,历史上称“龟津先生”。在北宋时代,出生于福建邵武市东乡十九都七台山。北宋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登进士,时授广西提刑检法官;南宋高宗绍兴间任辰州通判官。后为御史马伸赏识,推荐置幕府,传授二程《中庸》的学说,且任以生平出世大节。但他学而不厌,博览群书,特别精心钻研周易,并著有《随津易传》,乡人都非常崇敬他,称他为“中庸何公”。兑公在为官期间,因暗地收集、正面揭露当朝奸臣秦桧等人篡改历史,掩盖自己与金相屈膝投降,纵容张邦昌称楚帝的丑行、迫害忠臣御史马伸等罪行,并状呈朝廷。由此,秦桧恼羞成怒,速将他革职并通辑,最后流亡到闽江口东岸风翥界芦洲的九龙山(风翥山)千家池居住。南宋高宗建炎25年(公元1155年)奸臣秦桧死后,何兑公才得以官复原职,但他始终溱心理事,一辈子为官清正。后来得到大理学家朱熹很高评价,称赞他为“忠诚笃厚之姿,廉鲁直才之操;出于无而成于学,充于内而不暴于外”。

何兑之子何镐,字叔京,少承家学,授父亲教育影响较深,立志以圣贤为师,一心讲求道修养,后世称“台溪先生”。他官任过安溪县主簿、又任上杭县丞和善化县令。据《泉州文物手册》介绍,当时朱熹在闽北的武夷山、建阳等地讲学时与何镐公相识,并结成志同道合的密友。而后镐公随朱熹四周游历,相互研讨学问,辩论疑难问题,并著《易集义》。后来朱熹特著书对何镐称赞道:“家学渊源,才智敏锐,深造默识,躬行力践,非一般诵说闻见所能及”。当何镐辞世后,朱熹悲痛欲绝,又特为他作了《墓志铭》。

探寻千年历史,激发爱国爱乡爱家情怀。在现成保留的《邵武县志》里面多处记录着何兑、何镐父子的生平和事迹,樵西古潭(古山)何氏家谱的谱序中也作了详细记载。所以,他们对社会的影响,特别是何氏人的影响无论怎么评价,都不会过分。而何兑、何镐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取向,都已潜化在后人的生命中。

总之,何兑何镐父子,不仅是邵武历史人物中的优秀代表,两个人都是才智聪慧,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对于理学易学都有较深的研究和应用。其品性高洁,刚正不阿,不恋富贵,不畏权贵,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优秀品德和高尚人格。望何氏后人发扬光大。

 

邵武何氏星源文化工作室整理供稿

2012,4,16

发布时间:2012-05-12 20:33:23 发布人:何水星

 


分享按钮>>举重亚锦赛男94KG级何树勇1金2银
>>是何冰让不幸的生命找到了母爱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