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著名的篆刻家、书法家—何雪渔

    中华何氏网 2012年6月15日 何金峰


何震(约1530-1604),明朝著名篆刻家、书法家,字主臣、长卿,号雪渔,婺源人(明安徽,今江西)。徽派创始人。他与文彭情同师友,印坛上并称“文何”。明代著名篆刻家、书法家。江西婺源人,字主臣,一字长卿,号雪渔,为皖派篆刻宗师。著有《雪渔印谱》

他精于六书,曾说过:“六书不精义入神,而能驱刀如笔,吾不信也!”周亮工称其印无一讹笔。他主张篆刻应以六书为准,摒弃元末金石界出现的庸俗怪异和杜撰擅改的陋习。他与文彭独树一帜,实现了书法与刀法的一致。“以六书为准则”成为后世篆刻艺术的基本理论之一。

何震的作品古朴典雅,气势宽宏,刀法猛利,具有汉印的雄健风貌。他首创的单刀法刻款,在清代以来最为流行。

他的著作有《续学古编》。他死后,学生程原征集到他的篆刻作品五千余印,嘱其子程朴精选一千余,著成《雪渔印谱》一书,共4卷。

【何震】(?-1604)明代著名篆刻艺术家、书法家,皖派篆刻创始人。字主臣、长卿,号雪渔。徽州府婺源县人(今属江西省)。何震对古篆的精髓领悟较深,在理论上,倡导治篆"应以六书为准则",作品以印无讹笔著称。其时,金石篆刻界风行怪异与杜撰之习,他为纠正印坛的靡俗浮滑、恢复篆刻端厚苍润的格调,广结师友,深究古籀,终于自辟蹊径,成为名满海内的治篆大师,时人誉为"近代名手,海内第一",同吴派领袖文彭共领一代风骚,人称"文何"。何震治印的突出特点是实现了书法与刀法的一致,"刀随意动,意指刀法"。他擅长运用单刀法,刀锋洒脱洁净,风格猛辣劲逸,但绝无粗陋浮噪之弊,尤其是仿汉满白文印章,气势磅礴,风神摇曳,令人拍案称绝。何震的篆刻作品在审美趣味上同中国画的大写意形态有一致性,方寸空间,布局精妙,刀法淋漓,回味隽永。何震去世以后,门生程原征集到恩师篆印五千余方,由其子程朴精选一千余方,编为《雪渔印谱》4卷,成为海内外金石后学观摩的范本。何震生前著有《续学古编》2卷。

何震治印 - 何震治印
  善六书,认为:“六书不精义入神,而能驱刀如笔,吾不信也。”主张篆刻必须精通书法,只有运笔纯熟,运刀方能自由自在。他学习秦汉篆法,尤取汉代铸印平正简洁之特点,治印章法规正,生辣中有苍劲之气,名重一时,与文彭并称“文何”。所创单刀边款,古朴典雅,错落有致,长期为治印者所效法。著作有《续学古编》二卷。当时程原父子将所征集的何震刻印五千余钮,精选出1000余方拓为印谱传世。 何震治印

本段人物介绍
  何 震(1522~1604) 字主臣、长卿,号雪渔。安徽休宁县人(一说江西婺源县人),寓居南京。 深究古籀,精研六书,孜孜于书篆治印。力主以门书为准则,摒弃当时金石界出现的庸俗怪 异和杜撰擅改的陋习。与文彭独树一帜,矫正时弊,实现书法与刀法的统一。篆刻作品纯朴 清新,遒劲苍润,素以流利、 逸、典雅、古朴而闻名。所仿汉满白文,那法猛辣挺拔,苍浑厚劲,疏密均匀。时人誉称“近代名手,海内第一”。与文彭齐名,并称“文何”,卒, 其沉重程原征集何震篆刻作品5000余主,由其子程朴精选1000余方,摹刻成《雪渔印谱》4 卷传世。另著有《续学古编》2卷。
本段生平事迹
  生年未详,卒于1604年前后,字主臣,一字长卿,亦称雪渔,江西婺源人(明代属安徽徽州),长住南京。何震是明代中叶有很高成就的篆刻家。文彭在南京时与他的交谊密切,情同师友,两人都主张篆刻应依六书为准则,何震曾说:"六书不精义入神,而能驱刀如笔,吾不信也"。文、何鉴于明初篆刻极为芜杂,力图变革篆刻流风,正赶上文彭发现灯光石,可以作印章材料,质材晶莹,便于镌刻得势,自石章问世,篆刻开始盛行。   何震初期篆刻受文彭影响,但并不满足于此。当时搜集收藏秦汉玺印成为风尚,参考资料也越见丰富,使其取法更加广泛。他遍游边塞,结交了不少将官,从大将军到士兵,都以得到一方他的印为荣。从边塞回南京,名震东南,死后一方印与金同价,足见他的影响。当时书画篆刻家李流芳评价何震的篆刻作品,"各体无所不备,而各有所本复能标韵于刀笔之外,称卓然矣"。何震的篆刻成就,在于创新,能"法古而不泥古",一变当时篆刻风貌,异军突起,称雄印坛,影响深远。所创单刀款识,错落雄健,自成风格。著有《学古篇》、《印选》等。 [1]

     (撰稿:何金峰)
 


分享按钮>>没有生儿子的记中国著名应用物理学家—何继善院士
>>清代著名美女书法家—何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