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古代名人】辛亥革命先驱,原闽海省省长爱国主义者何公敢

    中华何氏网 2013年7月7日 福建何氏网


辛亥革命先驱何公敢先生是一个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对中国民主革命有积极的贡献。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也是爱国的一生。

  一、东瀛留学,苏州举义

  何公敢原名何崧龄,福清县(今福清市)龙田镇人,1889年生,排行第十八。清道光年间,他的高祖父何碧轩从福清龙田迁居到福州的朱紫坊。他的四伯父何咸德,进士出身,当过翰林院编修。五伯父何刚德也是进士出身,任苏州知府,极力支持何公敢读书。1902年,刚刚14岁的何公敢就被送到日本留学,学习经济学。当时到日本留学的许多福州籍学生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何公敢也是同盟会会员。

  武昌起义成功后,何公敢急赴苏州策动他担任苏州知府的伯父何刚德起义。何公敢同何刚德的儿子用两床白被套缝成一面大白旗,用竹竿撑着,挂到屋顶上去,然后大响鞭炮,喊着“苏州起义了,苏州起义了!”革命军一拥而上苏州知府衙门。何刚德宣布起义。由于起义有功,民国期间何刚德升任江西省省长。

(编者提示:你现在阅读的是《中华何氏网》何氏古代名人文章)

  二、天下无人敢,唯有何公敢

  何公敢以一个革命义士的身份在苏州起义后,又匆匆回福州参与组织“敢死队”。当时福州的形势十分紧张。福州将军府四出密探,要搜捕何公敢。他的父亲只好离开朱紫坊老家,躲到南台下杭街的何氏祠堂去。1911年11月8日,何公敢等人组织敢死队参加于山战斗。于山起义胜利后,福建成立革命军政府,何公敢被任命为“盐务使”负责管理福建盐务。

  何公敢任盐务使时才23岁。福建历来食盐走私严重,如能整顿盐务,便能让刚成立的军政府在财政上得到极大的支持。何公敢力主整顿盐务,惩处贩私的盐商,引起盐商们的群起反对。他的父亲有一些做生意的朋友也是盐商,可是何公敢说:“我不能因私废公。”被父亲赶出了家门。自此他干脆把何崧龄改名为何公敢。晚上就在办公室里睡觉,把新婚不久的妻子林文卿也扔在家里不管了。福州盐商的势务历来是不能小视的,他们联合起来,把状告到军政府去。军政府妥协了,把何公敢调到泉州去任盐务使。

  1932年杨树庄当福建省长的时候,因为何公敢在日本是学经济的,就请他出任财政厅厅长。何公敢又想进行一番“开源节流”的财政改革。按规定,各厅厅长都有一笔厅长经费,授权由厅长包干使用。余款也不上交政府,因此,厅长们都得好处。何公敢的改革就想从厅长经费开始,把自己的“厅长经费”取消了,同时要取消福建省所有的“厅长经费”,引起了厅长们强烈反对。福州民谣说:“天下无人敢,唯有何公敢”,对他大加赞誉。他惨淡经营了一年多,又被撤了财政厅厅长的职务。

  三、著书立说,建设新文化

  辛亥革命前,何公敢在日本留学时就是一个高材生。辛亥革命后,他从福州盐务使调任泉州盐务使,郁郁不得志,便第二次赴日本留学,成了河上肇教授最得意的门生之一。1921年他从日本学成回国,适逢陈嘉庚在厦门创办厦门大学。他受聘为厦门大学经济学教授兼任总务长。1932年何公敢当了福建省财政厅长,旋即又被撤职,即有上海的商务印书馆聘他为编辑主任。他在上海翻译了一本《财政学》,还编有《英汉字典》和专著《公债》。其中《公债》为“万有文库”丛书之一。(编者提示:你现在阅读的是《中华何氏网》何氏古代名人文章)

  何公敢对新文化的建设是执著的。在王云五的《四角号码字典》还没有开编的时候,他早已有了《三角号码字典》的书稿送到商务印书馆去。1934年“闽变”失败后,他流亡到日本、香港,仍然坚持学习《资本论》,并撰文结集在香港出版。1948年,他在上海创办《展望》及主编《孤军》杂志,鼓吹民主革命。同时他还担任过福建学院院长、福建体育学校董事长等职务。解放后,他仍然积极地编撰《新时代辞典》和《汉字检字法》两部工具书。

  四、参加“闽变”,出任省长

  大革命时期,陈铭枢执意要请何公敢任军中的宣传处处长,他同陈铭枢的关系十分融洽。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犯上海,十九路军奋起抵抗。他积极支持十九路军。1933年11月十九路军被调往福建,何公敢、和李济深、陈铭枢、蔡廷楷等九人在福州市发动“闽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何公敢负责福建人民政府任省长,阮湘任副省长。何公敢第一批签名参加了以陈铭枢为首的“生产人民党”,作为“闽变”的中坚分子。11月20日,他作为福建省的第二名代表参加“全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当晚被大会主席团公推为“人民革命政府”的11个政府委员之一。22日被“人民革命政府”任命为“闽海”省省长。24日宣誓就职,表示要解放农工,一致起来向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打倒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南京政府。12月,何公敢以连江县为“试验田”,颁布《连江计口授田暂行条例》,着手进行“计口授田”的土地改革。但“闽变”仅经历54天,不幸失败。1934年1月13日,“福建人民政府”停止办公。翌日,何公敢等人乘汽车离开福州南下,以后流亡日本、重港,同李济深、黄琪翔、陈铭枢、蔡廷锴等一起,总结经验教训,决心继续从事抗日反蒋活动。

(编者提示:你现在阅读的是《中华何氏网》何氏古代名人文章)  

    五、迎接解放、继续革命

  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何公敢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战地文化服务处总干事和政治部设计局委员驻在武汉。当时的第三厅厅长为郭沫若,所以他和郭沫若有很深的友情。后来,国民党军节节败退。他也从武汉撤到了桂林,又从桂林撤退到了重庆,一路上在日本飞机轰炸的弥漫硝烟里死里逃生。到重庆的时候,蒋介石通过陈布雷说:“可以拨一笔钱让他写书去,不要再搞第三党的活动了”。陈布雷是他在商务印书馆里的同事,这时正“红”得发紫。但何公敢没有听陈布雷的游说,同沈钧儒、史良等人发起成立“中国民主同盟”,被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和南京支部长。在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的斗争中起了积极的作用。

  解放前夕,何公敢回福州以创办乌山农场和渔业公司为掩护,联络革命同志,迎接福州解放。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后他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省民盟副主委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员。1955年出任福建省司法厅厅长,1977年7月病逝。

 


分享按钮>>【何氏网新闻】世界何氏宗亲总会永久会员会员证
>>【何氏古代名人】何氏宗族在历代中的宰相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