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氏网新闻】人生一幅画

    中华鲍氏网 2018年7月7日 鲍振华


人生一幅画

《鲍商》后记

 “人生一幅画”我十分欣赏这个句子,但又觉得这句话尚欠完整和准确,是否再加上一句:“人生不是画”。人的一生,犹如一幅图画,每个人都在尽可能的把它画美、画好,但图上的画,如果你觉得不好,那只能作废,不可以在原图上重新来过。

所以说一幅成功的画,大抵要经历许多失败画面的历练才得以问世。画好一副画,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要在历史上见、在时间上见,不能总想在当下能见。如果一门心思只想成为现实中的成功者,也许就失去了历史和时间。

 人要靠自己救自己,国际歌唱的是: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和皇帝,只能自己救自己,自己才是救世主。

 人生最难了解的是自己。自己对自己要有一个基本的定义,要了解自然,懂得天机、懂得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人们常说:难得糊涂、知足常乐。固本思源、自知之明,这些话是永恒的真理。

人的命运靠自己去掌握,首先要做好人生规划设计,所谓追求人生目标,应该是终身追求的固定目标,而其它的一切事情都应该围绕着它而存在,人的一生虽然漫长,但关键时刻就那么几步,要知道,机遇对任何人都趋向均等,任何事情一开始都是一场梦。古话说:“知进、退、存、亡之机”,人生的起步,关键是立即行动,而第一步怎么走?那首先要制定好近期、中期和长远的奋斗目标,关键在于制订一个马上就可以行动的计划。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完美的开始胜过完美的犹豫,勇敢的迈出人生的第一步。

 在行动中学习,在实践中检验、改正、思考,形成理性。行动的本身就是在创造机会和条件。而此刻要注意的是,装睡的人是叫不醒的,唯我独忧、唯我独醉,那就由他自醒自忧、自醉自受吧!

 如果说行走的一生便是一生的行走,那么就让我们将自己长长的背影丢在身后。采花的人,不一定爱花,充其量不过是喜欢花而矣;而给花浇水的人,才是真正爱花的人。许多珍贵的东西都是在不经意中丢失的,如果不及时找回来,任其越丢越多,最终你将会变得一无所有。

 鸟儿只有在飞翔着的时候才是最安全的。人同样只有在不断进取的路上才最安全。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人如果不想进取,就会后退,只有居安思危,不断让自己在求索的路上,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

 有些聪明的人总是让自己在物质上欠缺一点,给生活留点缺憾,给未来留点希望,以此来提醒自己,不要迷失人生的方向。

 人生一切皆有机缘,不管是一幅好字、好画,一篇好文章,都需要在环境、心境的作用下才能产生。在大自然的规律面前,大树底下是长不出大树来的,而在人生之中,如果只知道遵循规矩地跟在别人身后行走,这样恐怕永远无法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许多人之所以失败,其实就是没有瞄准一个起点(就是现在人们通常所讲的方向)持之以恒地走下去,这个点有时是从脑海中一闪而过的灵感,有时是一个稍纵即逝的机遇,同时也是恶劣的生存环境长期以来的生活积累。

 在人生中,职业和事业都是重要的。大抵而言,职业关系到生存、事业关系到生存的意义。在现实中,两者的关系十分复杂,从重合到分离,背离乃至根本冲突,种种情形都可能存在。人们常常视职业与事业的一致为幸运,但有时候,两者的分离也会是一种自觉的选择。  

 我们都很在乎成功和失败,但对立的理解却很不一样,有必要做出区分。最基本的划分不是成功与失败,而是从伟大的成功而伟大的失败各一方。在上帝眼里。伟大的失败也是成功,渺小的成功也是失败。每个追求者都渴望成功,然而,还有比成功更宝贵的东西,这就是追求本身。

 宁愿做一个未必能成功的探索者

 不愿做一个不再去追求的成功者

 要记住:行动的正确性、可行性、时间性是设立成功目标的三要素。而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必须具备:眼光、胸怀、实力的三个因素。一篇文章有它的中心思想,一幅画有它的骨络去支撑。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五牛图》堪称“镇国之宝”,由韩滉带领随从来到郊外的田间小道,迎着和暖的春风、心旷神怡,看到几头耕牛在低头食草,二、三个牧童在嬉耍,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逍遥自得,远处又见一头耕牛翘首而奔,另有几头耕牛纵趾鸣叫,有的回头舔舌,有的俯食寻草,在开阔的田野里,有几位农夫在田间耕地翻土。韩滉看得出神,连命随从取出画夹,他全神贯注地速写出一幅幅耕牛图景,后又经过几个月的反复修改,终于绘出状貌各异、身形逼肖、动态十足、形神兼备的五牛图。

 《五牛图》有“曲尽其妙”、“五牛神气磊落、稀世名笔”之赞。

 《五牛图》这一幅画是神来之作、中华瑰宝,然而今天我要提倡的是,绘画之人必须具备的爱的大度、素质和成熟的人格。大家知道唐代韩滉是一位封建士大夫。戴嵩是他的弟子。师徒曾于验证牛在顶架时,其尾巴是夹着与否,争持了大半辈子。这种深入田园、深入生活、崇上真实、适应环境的学者精神正是后一辈人追寻的真髓。

   此刻,想同大家说说我对成熟人格的看法:

 为了自己在飘忽不定的汪洋大海里,随时都能有回旋的余地,争取更大的自由与希望、增强自我意识、扩大自我感觉。

 面对苦难有勇气;面对矛盾有耐心,加强同他人密切合作和联系;尊重、宽容对方,不排斥对方。

乐观而豁达,将注意力聚焦在机遇与转折点,这就要求情绪的安定,也就是自我包容,尽量不与周围环境相冲突,具有相当的耐力。

 具有现实的知觉和技能,正确的认识现实,能主控场面、迅速解决问题。具有洞察力和幽默情商,客观地表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以和谐自然的态度面对生命中沉浮起落。历经风雨而淡泊名利,努力工作而重在过程。

我们再来读下面一篇《小品人生》的故事,也许能受益非浅。

                    西餐厅厨师.小谢

 西餐厅要搞改革,厨师长竞聘上岗。小谢也报名了,他有把握,因为他的厨艺和口碑是最好的。

可惜经理心中另有人选,小谢只好选择离开,但在走前,他会做好最后一道菜。一个冬天的傍晚,西餐厅迎来了第一拨客人,他们是衣冠楚楚的一对老夫妻,客人们娴熟地点了冷盘、汤、主菜和甜品,然后指定要小谢亲自下厨。陆陆续续又来了些客人,老少不等、三五成群,他们素不相识,也不打招呼,但都有一个共同的要求,所有的菜都必须由小谢亲自来做。

 显然,这是一些老顾客,很快,西餐厅里坐满了这样的老顾客,服务生说:小谢恐怕忙不过来。老顾客说,我们愿意等。

 一道又一道菜从小谢的手中送去,它就像精美的艺术品。老顾客们安静地、细细地品尝着,就像鉴赏珍品,先吃完的并不急于离开,没吃到的继续耐心等待,所有的人都一言不发,整个楼厅只有轻微的刀叉声。

 最后,当小谢忙完走出厨房时,所有的顾客都站了起来,躬身向他致意,而小谢则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这个故事,如果以图画的方式绘出、难道不是一幅感人致深的画卷吗?而故事情节的所有出场人,谁不赞赏他们那种成熟美丽的人格魅力?

 每个人在自己的一生中迟早都会发现,完美的幸福是无法实现的。不过,很少会有人停下来逆向思考:完全的不幸也是不存在的,阻碍实现完美的幸福和完全的不幸,这两个截然相反的极端状态的缘由,却有着相同的本质,都取决于我们人类的局限性。

 现在再回到《人生一幅画》这个主题。二0一三年培根的画作在纽约被拍出1.424亿美元的天价,创造了世界艺术品拍卖价格的最高纪录。我在想:如果在春秋战国年代,曾有画家绘出“管鲍之交”的历史画卷,那么肯定会拍出比培根的画作高得多的世界纪录。

 在2700多年前,鲍叔牙和管仲相知、相识、相助,一道辅佐齐桓公建立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伟业。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被称为千古绝唱的万世楷模。尤其是鲍氏的商祖叔牙公志存高远、目光敏锐,未雨绸缪、好谋而成。据《列子力命》管仲有言:“吾小穷困时,常与鲍叔贾分财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叔牙公早年与管仲合伙经商,并能充分理解他的困境,另具慧眼,知道他是一个大才,同他结成生死之交。在管仲身陷敌国,命悬一线的关键时刻,伸出援手,千方百计救他回国,并建议桓公用他为相。    

 叔牙公为人品德高尚、临财不苟、居功不持、怀才不傲、见贤不忌、权位不贪、高风亮节,古今罕有。

 在孔子眼中,鲍叔牙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难得的一位具有仁、义、智多方面优秀品质的贤才。

 在中国古代《商务年鉴》中,堪称鲍叔牙为商祖和商界奇才。

 鲍氏家族近续至今快已百代,我们子孙为有这样的始祖先贤感到无比骄傲、自豪,同时也深感发阳光大、振兴民族之责任重大、事业之艰辛、前程之光明。

 商祖叔牙公让利管仲演绎成古代商人的典范,叔牙公“分金让利”成为千古美谈,赢得“管仲之交”的美誉,惠及子孙万富。正是先贤具有如此高尚的人格魅力、辩证的舍得思维,经商的深谋远虑,其举贤让贤更是难能可贵的道义担当,他将“诚信之义”的根基深深扎印在中华大地上,成为“中国商道”的原始基因。

 叔牙公出生在安徽颖上县,叔牙的父亲鲍敬叔在齐国为官,管、鲍也同归齐。从此,叔牙公居于齐国,后裔繁衍于泰山一带,东汉鲍氏后裔奔赴全国各地为官、为商,居住地逐渐向南转移。另有相当的一部分繁衍在今安徽徽州地区,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公益方面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历史上辉煌璀璨的“徽商”曾是中国商务的根基,正是他们这些群体从黄河中下游平原拓展到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沿海地区,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商务的繁衍和发展,另外在道德孝道方面都也有许多的建树,成为孝道的典范。  

 三国时期孙吴孙权盘踞江南,开发山越、建置新安。鲍氏家族在这一历史变迁中,迁徙浙江、福建至宋代,鲍世荣公迁徙歙县棠樾,经过百余年的繁衍发展,不仅人丁兴旺,经济繁荣,生意兴隆,而且名人辈出,成为徽州地区的名门望族。

 至清代乾、嘉年间。大盐商鲍志道、鲍启运、鲍漱芳相继而起,富比王侯。他们在经商富裕后,为自己的宗族捐租捐田,多行义举。时年在杭州、苏州、扬州等大集镇都有不少鲍氏商铺,他们聚资百万,声誉江南,在两淮和东南沿海具有较大影响力。与此同时,鲍氏家族在政界上也出现不少官商,这些人具有政治头脑,热心参与社会活动,组织发动富商捐输军饷,为朝廷济困分忧。鲍漱芳就被朝廷任命为盐运使,成为握有两淮盐业大权的显赫人物。

 嘉庆十年,洪泽湖湖堤涨决,淮黄继发大洪水,漱芳集议公捐米。麦赈灾,使数十万人获救,另为疏河独捐银十余万两,受到清廷的一再优待晋级。

 鲍志道曾出任两淮总商二十年,倡议“一舟溺、众舟助”受到商界推崇,后人曾这样评价志道公“富而不骄、为困分忧、多施善行、为民造福”,这也是他的“为商之道”。

 志道公曾有著名的家训:“鲍家无懒櫈”有诗为赞:

 胡然无懒櫈、只此一商家

 守者勤劳者、当门侍立斜

 千古江山,沧海横流。鲍氏家族历经百代。群星璀灿一代又一代,层出不穷的政治家、文学艺术家、商务精英和各行各业的标杆式人物,足以说明它是一个具有高度智慧、不畏艰辛,顽强拼搏、极其优秀的民族代表。其最关键的成功,就是在任何情形之下,都能寻找到导航人生的坐标,适时计需市场变化并作出反应。

历史已进入二十世纪,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新信息时代,商务模式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创新和创业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今天的中国人是非常幸运的,我们经历着中国历史从来未见的制度工程,努力建设持续开放及法制社会,拥抱经济动力和健康的自我概念的发展,今天停滞的思维模式已变得不合时宜,这不是要弃旧立新,而是要鼓励传统的更生力,使中国文化更适用于层次多元化的世界。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要懂得:比较历史、观察现在、梦想未来。从商的人应更积极、更努力、更自律建立公平公正、有道德感、能自重,有守法精神的社会,才可为稳定、自由的原则赋予真正的意义,要利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各适其适,为自己、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和机会,画出更新、更美的图画。

                            作者:鲍氏家族九十六代世孙

                                  鲍振华

                                      二0一八年初夏初稿于江西九江


,

人生一幅画

《鲍商》后记

 “人生一幅画”我十分欣赏这个句子,但又觉得这句话尚欠完整和准确,是否再加上一句:“人生不是画”。人的一生,犹如一幅图画,每个人都在尽可能的把它画美、画好,但图上的画,如果你觉得不好,那只能作废,不可以在原图上重新来过。

所以说一幅成功的画,大抵要经历许多失败画面的历练才得以问世。画好一副画,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要在历史上见、在时间上见,不能总想在当下能见。如果一门心思只想成为现实中的成功者,也许就失去了历史和时间。

 人要靠自己救自己,国际歌唱的是: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和皇帝,只能自己救自己,自己才是救世主。

 人生最难了解的是自己。自己对自己要有一个基本的定义,要了解自然,懂得天机、懂得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人们常说:难得糊涂、知足常乐。固本思源、自知之明,这些话是永恒的真理。

人的命运靠自己去掌握,首先要做好人生规划设计,所谓追求人生目标,应该是终身追求的固定目标,而其它的一切事情都应该围绕着它而存在,人的一生虽然漫长,但关键时刻就那么几步,要知道,机遇对任何人都趋向均等,任何事情一开始都是一场梦。古话说:“知进、退、存、亡之机”,人生的起步,关键是立即行动,而第一步怎么走?那首先要制定好近期、中期和长远的奋斗目标,关键在于制订一个马上就可以行动的计划。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完美的开始胜过完美的犹豫,勇敢的迈出人生的第一步。

 在行动中学习,在实践中检验、改正、思考,形成理性。行动的本身就是在创造机会和条件。而此刻要注意的是,装睡的人是叫不醒的,唯我独忧、唯我独醉,那就由他自醒自忧、自醉自受吧!

 如果说行走的一生便是一生的行走,那么就让我们将自己长长的背影丢在身后。采花的人,不一定爱花,充其量不过是喜欢花而矣;而给花浇水的人,才是真正爱花的人。许多珍贵的东西都是在不经意中丢失的,如果不及时找回来,任其越丢越多,最终你将会变得一无所有。

 鸟儿只有在飞翔着的时候才是最安全的。人同样只有在不断进取的路上才最安全。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人如果不想进取,就会后退,只有居安思危,不断让自己在求索的路上,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

 有些聪明的人总是让自己在物质上欠缺一点,给生活留点缺憾,给未来留点希望,以此来提醒自己,不要迷失人生的方向。

 人生一切皆有机缘,不管是一幅好字、好画,一篇好文章,都需要在环境、心境的作用下才能产生。在大自然的规律面前,大树底下是长不出大树来的,而在人生之中,如果只知道遵循规矩地跟在别人身后行走,这样恐怕永远无法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许多人之所以失败,其实就是没有瞄准一个起点(就是现在人们通常所讲的方向)持之以恒地走下去,这个点有时是从脑海中一闪而过的灵感,有时是一个稍纵即逝的机遇,同时也是恶劣的生存环境长期以来的生活积累。

 在人生中,职业和事业都是重要的。大抵而言,职业关系到生存、事业关系到生存的意义。在现实中,两者的关系十分复杂,从重合到分离,背离乃至根本冲突,种种情形都可能存在。人们常常视职业与事业的一致为幸运,但有时候,两者的分离也会是一种自觉的选择。  

 我们都很在乎成功和失败,但对立的理解却很不一样,有必要做出区分。最基本的划分不是成功与失败,而是从伟大的成功而伟大的失败各一方。在上帝眼里。伟大的失败也是成功,渺小的成功也是失败。每个追求者都渴望成功,然而,还有比成功更宝贵的东西,这就是追求本身。

 宁愿做一个未必能成功的探索者

 不愿做一个不再去追求的成功者

 要记住:行动的正确性、可行性、时间性是设立成功目标的三要素。而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必须具备:眼光、胸怀、实力的三个因素。一篇文章有它的中心思想,一幅画有它的骨络去支撑。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五牛图》堪称“镇国之宝”,由韩滉带领随从来到郊外的田间小道,迎着和暖的春风、心旷神怡,看到几头耕牛在低头食草,二、三个牧童在嬉耍,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逍遥自得,远处又见一头耕牛翘首而奔,另有几头耕牛纵趾鸣叫,有的回头舔舌,有的俯食寻草,在开阔的田野里,有几位农夫在田间耕地翻土。韩滉看得出神,连命随从取出画夹,他全神贯注地速写出一幅幅耕牛图景,后又经过几个月的反复修改,终于绘出状貌各异、身形逼肖、动态十足、形神兼备的五牛图。

 《五牛图》有“曲尽其妙”、“五牛神气磊落、稀世名笔”之赞。

 《五牛图》这一幅画是神来之作、中华瑰宝,然而今天我要提倡的是,绘画之人必须具备的爱的大度、素质和成熟的人格。大家知道唐代韩滉是一位封建士大夫。戴嵩是他的弟子。师徒曾于验证牛在顶架时,其尾巴是夹着与否,争持了大半辈子。这种深入田园、深入生活、崇上真实、适应环境的学者精神正是后一辈人追寻的真髓。

   此刻,想同大家说说我对成熟人格的看法:

 为了自己在飘忽不定的汪洋大海里,随时都能有回旋的余地,争取更大的自由与希望、增强自我意识、扩大自我感觉。

 面对苦难有勇气;面对矛盾有耐心,加强同他人密切合作和联系;尊重、宽容对方,不排斥对方。

乐观而豁达,将注意力聚焦在机遇与转折点,这就要求情绪的安定,也就是自我包容,尽量不与周围环境相冲突,具有相当的耐力。

 具有现实的知觉和技能,正确的认识现实,能主控场面、迅速解决问题。具有洞察力和幽默情商,客观地表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以和谐自然的态度面对生命中沉浮起落。历经风雨而淡泊名利,努力工作而重在过程。

我们再来读下面一篇《小品人生》的故事,也许能受益非浅。

                    西餐厅厨师.小谢

 西餐厅要搞改革,厨师长竞聘上岗。小谢也报名了,他有把握,因为他的厨艺和口碑是最好的。

可惜经理心中另有人选,小谢只好选择离开,但在走前,他会做好最后一道菜。一个冬天的傍晚,西餐厅迎来了第一拨客人,他们是衣冠楚楚的一对老夫妻,客人们娴熟地点了冷盘、汤、主菜和甜品,然后指定要小谢亲自下厨。陆陆续续又来了些客人,老少不等、三五成群,他们素不相识,也不打招呼,但都有一个共同的要求,所有的菜都必须由小谢亲自来做。

 显然,这是一些老顾客,很快,西餐厅里坐满了这样的老顾客,服务生说:小谢恐怕忙不过来。老顾客说,我们愿意等。

 一道又一道菜从小谢的手中送去,它就像精美的艺术品。老顾客们安静地、细细地品尝着,就像鉴赏珍品,先吃完的并不急于离开,没吃到的继续耐心等待,所有的人都一言不发,整个楼厅只有轻微的刀叉声。

 最后,当小谢忙完走出厨房时,所有的顾客都站了起来,躬身向他致意,而小谢则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这个故事,如果以图画的方式绘出、难道不是一幅感人致深的画卷吗?而故事情节的所有出场人,谁不赞赏他们那种成熟美丽的人格魅力?

 每个人在自己的一生中迟早都会发现,完美的幸福是无法实现的。不过,很少会有人停下来逆向思考:完全的不幸也是不存在的,阻碍实现完美的幸福和完全的不幸,这两个截然相反的极端状态的缘由,却有着相同的本质,都取决于我们人类的局限性。

 现在再回到《人生一幅画》这个主题。二0一三年培根的画作在纽约被拍出1.424亿美元的天价,创造了世界艺术品拍卖价格的最高纪录。我在想:如果在春秋战国年代,曾有画家绘出“管鲍之交”的历史画卷,那么肯定会拍出比培根的画作高得多的世界纪录。

 在2700多年前,鲍叔牙和管仲相知、相识、相助,一道辅佐齐桓公建立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伟业。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被称为千古绝唱的万世楷模。尤其是鲍氏的商祖叔牙公志存高远、目光敏锐,未雨绸缪、好谋而成。据《列子力命》管仲有言:“吾小穷困时,常与鲍叔贾分财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叔牙公早年与管仲合伙经商,并能充分理解他的困境,另具慧眼,知道他是一个大才,同他结成生死之交。在管仲身陷敌国,命悬一线的关键时刻,伸出援手,千方百计救他回国,并建议桓公用他为相。    

 叔牙公为人品德高尚、临财不苟、居功不持、怀才不傲、见贤不忌、权位不贪、高风亮节,古今罕有。

 在孔子眼中,鲍叔牙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难得的一位具有仁、义、智多方面优秀品质的贤才。

 在中国古代《商务年鉴》中,堪称鲍叔牙为商祖和商界奇才。

 鲍氏家族近续至今快已百代,我们子孙为有这样的始祖先贤感到无比骄傲、自豪,同时也深感发阳光大、振兴民族之责任重大、事业之艰辛、前程之光明。

 商祖叔牙公让利管仲演绎成古代商人的典范,叔牙公“分金让利”成为千古美谈,赢得“管仲之交”的美誉,惠及子孙万富。正是先贤具有如此高尚的人格魅力、辩证的舍得思维,经商的深谋远虑,其举贤让贤更是难能可贵的道义担当,他将“诚信之义”的根基深深扎印在中华大地上,成为“中国商道”的原始基因。

 叔牙公出生在安徽颖上县,叔牙的父亲鲍敬叔在齐国为官,管、鲍也同归齐。从此,叔牙公居于齐国,后裔繁衍于泰山一带,东汉鲍氏后裔奔赴全国各地为官、为商,居住地逐渐向南转移。另有相当的一部分繁衍在今安徽徽州地区,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公益方面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历史上辉煌璀璨的“徽商”曾是中国商务的根基,正是他们这些群体从黄河中下游平原拓展到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沿海地区,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商务的繁衍和发展,另外在道德孝道方面都也有许多的建树,成为孝道的典范。  

 三国时期孙吴孙权盘踞江南,开发山越、建置新安。鲍氏家族在这一历史变迁中,迁徙浙江、福建至宋代,鲍世荣公迁徙歙县棠樾,经过百余年的繁衍发展,不仅人丁兴旺,经济繁荣,生意兴隆,而且名人辈出,成为徽州地区的名门望族。

 至清代乾、嘉年间。大盐商鲍志道、鲍启运、鲍漱芳相继而起,富比王侯。他们在经商富裕后,为自己的宗族捐租捐田,多行义举。时年在杭州、苏州、扬州等大集镇都有不少鲍氏商铺,他们聚资百万,声誉江南,在两淮和东南沿海具有较大影响力。与此同时,鲍氏家族在政界上也出现不少官商,这些人具有政治头脑,热心参与社会活动,组织发动富商捐输军饷,为朝廷济困分忧。鲍漱芳就被朝廷任命为盐运使,成为握有两淮盐业大权的显赫人物。

 嘉庆十年,洪泽湖湖堤涨决,淮黄继发大洪水,漱芳集议公捐米。麦赈灾,使数十万人获救,另为疏河独捐银十余万两,受到清廷的一再优待晋级。

 鲍志道曾出任两淮总商二十年,倡议“一舟溺、众舟助”受到商界推崇,后人曾这样评价志道公“富而不骄、为困分忧、多施善行、为民造福”,这也是他的“为商之道”。

 志道公曾有著名的家训:“鲍家无懒櫈”有诗为赞:

 胡然无懒櫈、只此一商家

 守者勤劳者、当门侍立斜

 千古江山,沧海横流。鲍氏家族历经百代。群星璀灿一代又一代,层出不穷的政治家、文学艺术家、商务精英和各行各业的标杆式人物,足以说明它是一个具有高度智慧、不畏艰辛,顽强拼搏、极其优秀的民族代表。其最关键的成功,就是在任何情形之下,都能寻找到导航人生的坐标,适时计需市场变化并作出反应。

历史已进入二十世纪,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新信息时代,商务模式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创新和创业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今天的中国人是非常幸运的,我们经历着中国历史从来未见的制度工程,努力建设持续开放及法制社会,拥抱经济动力和健康的自我概念的发展,今天停滞的思维模式已变得不合时宜,这不是要弃旧立新,而是要鼓励传统的更生力,使中国文化更适用于层次多元化的世界。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要懂得:比较历史、观察现在、梦想未来。从商的人应更积极、更努力、更自律建立公平公正、有道德感、能自重,有守法精神的社会,才可为稳定、自由的原则赋予真正的意义,要利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各适其适,为自己、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和机会,画出更新、更美的图画。

                            作者:鲍氏家族九十六代世孙

                                  鲍振华

                                      二0一八年初夏初稿于江西九江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