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氏古代人物录】黄河边上安姓人家《一》

    中华安氏网 2011年3月15日 安双通提供


【安氏古代人物录】黄河边上安姓人家《一》

黄河边上安姓人家《一》 第 66 楼

安国墓,即安国及其子安如山之墓,位于胶山北麓,胶山寺西约六七十米山坡间,规制宏敞。据安希范书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的《修直府君墓记》载:“胶山之阴,先祖赠奉直公及先考佥宪公之墓在焉。先祖葬于嘉靖乙未(1533),迨今丁巳(1617),八十余年矣。诸父营墓时,家方鼎盛,故规制宏敞。”
安国墓,由墓室、墓门、牌坊、墓道、华表、碑亭、享堂、石马、石狮、石桥等组成,墓道总长200米、宽20米。总体布局为:外门三楹始,砌以砻砖为洞门,辅以高垣。入门中道,有亭岿然,砻石精莹,望柱(华表)一对,刻有蟠龙,以奉诰命其中。入则有坊四柱,石马一对,颇为壮丽。坊内为月池,跨以石梁,逾桥为广庭,前有石狮一对,庭中古松五株,其三株大俱合抱,耸盖干霄。拾级而上,为中门三楹,入门约数武,复为广庭。庭中有碑亭四只,双双对立于神道两侧,碑亭底座为石贔屃,中竖石碑,墓志铭分别由王迁相、秦金、唐顺之、严世蕃撰写。广庭两侧,植梧、松、杉、桧等,皆亭亭百尺。庭之上,有享堂五楹,享堂前竖石牌坊,高五六米,上刻图案,牌坊两边为石栏凳。其前便是墓墩,墩下正中竖立墓碑,墓墩北及东西两侧,均用青石
排筑,背面有石刻神像。
万历四十五年(1617)秋,安氏曾择吉修葺,移享堂于中门,前拓轩三楹,前庭重立门户,建旁屋五楹,增创二院,中设棂门,缭以周垣,庭中古松乔木五株,蔚然挺立,益增
胜概。
安国墓随着年岁流逝,已逐步颓圯,今墓墩尚存于山坡绿林深处,墓道依稀可寻,残存石马二匹,无头贔屃二只。整个坟墓己淹没于荒山草莽之中,十分荒凉。
 


作者:安双通 (2011-3-12 22:18:35) 回复此贴

回复:黄河边上安姓人家《一》 第 67 楼

西林,在胶山南麓,位于今安镇山庄、盛更巷、北赵巷、蔡巷一带。是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著名园林,为东乡富室安国所建。
安国是明代无锡人,号称江南巨富,涉猎经史,好古书画彝鼎,又是著名的鉴赏家。他曾在胶山南麓建“西林”山麓别墅园林,有32景。他又是明代著名的出版家,从嘉靖二年(1523)用铜活字印刷了大量书籍,在我国印刷史和出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安国虽未应科举,嘉靖皇帝仍赐他“户部员外郎”衔。
明嘉靖早期,江南岁旱,溪河干涸,禾苗枯萎,农民挨饿。安国为了救济灾民,兼造福乡里,于是在胶山南麓开凿河道,发粟千钟救济百姓,募千人凿池,广数十亩,深十丈,名“山庄河”。山庄河,成为灌溉农田的大水库,养鱼,种菱芡、藕茭,润泽山南大片旱田,成为富饶沃壤。山庄河一泓平湖,延绵二里,碧波荡漾,空蒙窈窕,镶嵌在胶山之阳,景色宜人。安国利用这处胜境,在山坡上广植树林,以桂树为主,并以“桂坡”自号,又绕堤植树,因山盖亭,渐有次第;山内留有二墩,比作扬子江中的金山焦山,题名“金焦分胜”,并在墩内建筑亭榭。安国把此园林,命名为“西林”,园背山面水,带以华薄,蔚然深靓,曲桥飞亭,楼阁散立,中建“桂坡馆”,山麓园林逶迤天成,自成一体,誉为一邑园林之冠,闻名全国。
安国后,由长子安如山经营,安如山,字子静,号胶峰,明嘉靖八年(1529)进士,改庶吉士,出知裕州、高唐、金华,迁云南佥事、江西参政,官至四川按察司佥事,致仕归里,隆庆时进阶朝列大夫。他将西林作了改建,名为“西林别墅”。巨沼数百亩,蔽以芳林,荡舟登岸,复有一沼,沼外古松千章,风来谡谡有声,名为“风弦障”。题杜句于柱曰:
绝壑过云开锦绣
疏松隔水奏笙簧
安国曾孙安绍芳,宇茂卿,号砚亭居士,太学生,工诗词、书画。他将西林大加修缮,列棘以为藩,藩严而静深,分流以自环,环多而相映,其台榭可巧承星辰,其户牖可以奇睨眺,其泉可酿,果茄瓜蔬可羹,鱼鳖虾蟹可以待客,深得天然之逸趣,人间的仙景。王世贞在《西林记》中写道:山上有五景,水上有十四景,山水兼而有之者三景等。并对各景点进行了描述。说风弦障,居高坪,上接于胶,下瞰诸水,长松冠之,风至则啁啁刁刁鸣也;说镜潭,诸流所汇也,皎而澄,恍若置身于波光林影之中,美不胜收。胶山西林,以其精湛的造园艺术而著称于世,成为江南的四大名园之一。今尚能从古籍记载中查得的三十二景,有汘汘泉、兰岩、石道、遁谷、晨光坞、层盘、花津、含星濑、鹤径、凫屿、一苇渡、上岛、中洲、深渚、息矾、素波亭、虚籁堂、景榭、空香阁、夕霁亭、萧阁、回梁、爽台、荣木轩、雪舲、风弦障、松步、椒庭、沃邱、镜潭、疏峰馆、醉石等。200多年来,沧海桑田,已颓废久矣。今登胶山之巅俯视,苍翠的山坡之下,河浜纵横,曲折如带,墩潭相间,分流环绕,仍不失为一个山青水幽、风光秀丽之地。华仲亨秋夜再宿安茂卿西林次陈性甫韵诗云:
丛林合沓隐丹邱,还指松头倚画楼。
兰桨共移明月夜,倚窗遥对乱峰秋。
阶前蟋蟀寒偏急,池上芙蓉晚更幽。
寄语陈遵莫投辖,春来还拟复同游。


作者:安双通 (2011-3-12 22:22:01) 回复此贴

回复 67:回复:黄河边上安姓人家《一》 第 68 楼

南林
南林,与西林相距百步,为安希范的读书处。清流环绕,绿荫蔽天,岗陇层叠,有小桥、茅屋,其中“鸿冥阁、夕佳轩、疏快轩”称“人间三岛”。临溪曰“芳甸”,北有堂名“岁寒”,桂丛为门。堂后长松拂云,声飕飕丝竹,林间青山如黛。东有“鸿冥阁”,为登眺胜处,西为“夕佳轩”,看拂槛流泉,斜阳西下,紫绿万状。阁折而北,曰“疏快轩”,有香雪百树绕屋。南“嘉莲亭”,水面红妆,花开并蒂,迥非凡品。岁寒堂后有广池数十亩,植蒲苇、菱芡、芙蕖,中架七星桥,建朱栏缀之。周边皆古木,郁然深秀,独擅佳景。后归次子广誉,誉善诗画,使南林益胜。今南林遗处,尚有旧迹可寻。安希范诗云:
游兴依然忆昨秋,烟波鱼鸟共沉浮。
行逢茂树多眠石,坐傍清溪辄漱流。
青箬笠轻移小艇,紫筠竿动系微钩。
从今自署五湖长,快志宁输牧九州。
东林
东林,在南林之北,西林之东,离山更近处。安如山之子希尧所筑。广厦三楹,名曲水堂。庭下方塘,右侧水域中置小岛,架小桥通之。岛上有峻岭,上有石台,可观赏西林、南林之胜。
天全堂与罨画楼
天全堂,在安镇。《胶东山水志》载;当年安希范在周径、胶里无寸壤,曾购荒畦十亩,构堂三楹,疏棂旷旷,花木茸茸,饶有逸致,颜曰“天全”。意为“志不得于人,而完于天也。”他在这里读书谈道,逾二十年。自称“登斯堂不啻龙门”。故安绍芳的著作名《天全堂集》。其子尝于堂中列百城书,键关读之。
罨画楼,为天全堂左偏楼,三楹,中置一榻二几,读书小憩。因吴越间有罨画溪,安希范自称尝不得志于吴越名山水,故题曰“罨画”。楼东南建一阁,高三层,名“远山阁”。前叠山,高二丈,杂莳花竹,山峰峦崖壁下为溪,雨后山泉淙淙。喻为罨画溪头也。山左小楼二楹,东西开窗,内贮书画,题曰“米家船”。安希范诗云:
户牖云霞日夕鲜,楼居真似挟飞仙。
清言偶捉松间尘,趺坐常参柏子禅。
浅碧琉璃浮茗色,氤氲翡翠起炉烟。
闲来信手繙书帙,正是南华第一篇。
清安璿罨画楼诗云:
楼前碧水自盈盈,依约青螺岂画成。
为爱罨溪饶胜概,故令草阁袭佳名。
图悬松雨蟠秋岳,书拥云光丽百城。
几载登临王粲倦,砚田时傍暮烟耕。


作者:安双通 (2011-3-12 22:22:49) 回复此贴

回复 68:回复:黄河边上安姓人家《一》 第 69 楼

菊乐园
菊乐园,在堠村。安国父名祚,爱菊,晚年安国筑园以娱亲,园中极亭池竹石之胜。
 


作者:安双通 (2011-3-12 22:24:03) 回复此贴

回复:黄河边上安姓人家《一》 第 70 楼

安镇镇位于无锡市东部,由原查桥镇、安镇镇、厚桥镇合并而成,镇政府驻原安镇镇政府所在地。地处锡山区腹地,锡沪路穿境而过,与沪宁高速公路道口、无锡机场、312国道相距均不到5公里,距江阴港和张家港不足40公里。已经建成的锡沪路、锡东大道和即将建设的锡太路、南中路、北中路、锡张高速公路、城际轻轨等穿越该镇,是京沪高速铁路在无锡市唯一的停靠站点,区位优势明显。
2006年4月,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优化组合部分区域发展空间的实施意见》,安镇镇南桥头村、年余村、太芙村、新联村成建制委托开发区实施行政管理。全镇总面积68.7平方公里,下辖22个行政村、3个社区,常住人口6.3万人,暂住人口5.2万人。
安镇镇历史源远流长。古称西堠村,相传为南塘设堠之地。明洪武年间因安汝德墓又称安家坟前。清乾隆年间,安氏兴盛,遂称安镇,为锡东大镇。境内山水秀美,风景怡人,名胜古迹遍布,名人志士辈出。有胶山、翠屏山、吼山、白丹山、鸡笼山、凤凰山、嵩山等名胜,古迹有窦乳泉、安国墓遗址前的石马、晶尸与石鼓、安石洞、山庄河焦墩等。明朝以铜活字印刷而名闻中外的安国葬于胶山寺左侧,明末东林党首领顾宪成之墓座落在安镇查桥境内。李纲、张巡、安国等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留下了宝贵财富和深远影响。
近代的安镇,又是农民运动和抗日的前哨阵地。锡东农运会在此诞生,安镇东街的“三善堂”曾是无锡县农民革命军司令部所在地。查桥曾是锡江游击中心和抗日根据地,无锡县抗日联合政府在厚桥召开成立大会,江南抗日义勇军司令部曾在安镇驻扎。作为革命老区的安镇,处处留下了先烈们的战斗足迹。
工业基础发达,招商载体完善。形成了摩托车、电动车、电线电缆、纺织化纤、有色金属、电子、化工、热交换器、机械等一批支柱产业。电动车行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成立了国内首个镇级电动车行业协会,全镇集聚电动车整车生产企业152个,配件企业和配套的个体工商户400多个,电动车年总产量250多万辆,占全国的五分之一。众星集团、伟达集团、华能电缆、隆达铜业等都是久负盛名的规模企业。2006年,全镇完成国税开票销售收入126.47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其中工业开票销售收入110.37亿元。财政总收入3.71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6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亿元。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9亿元,其中工业投入14.6亿元。协议注册外资和到位注册外资分别达4087万美元和1527万美元。现代农业发展迅速,形成了水产品、蔬菜、茶叶、畜牧业、果品等五大高效农业;粮食生产全面丰收,亩均收益达600元,实现产量和效益的双增。
社会事业优质均衡发展,人民生活日益富足安康,社会秩序井然有序。 2006年安镇共投入8000多万元用于完善教育卫生事业。学校软硬件环境明显改善,全镇中小学全面通过省义务教育现代化验收。39350人参加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初步解决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01元。环境整治成绩显著,三个村被评为省级卫生村,三个村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村,人均公共绿地13.8平方米,森林覆盖率17.9%,其中镇区达33.4%。2006年9月通过江苏省环境优美乡镇的考核验收。
随着区委、区政府“东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安镇时逢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发展空间优势以及上级的重视和支持优势,使安镇镇在市、区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作为锡山区的副中心,安镇已经被确定为无锡市三年城市建设中六大重点功能区之一、先行试点的城镇组团和无锡市的卫星城镇,是未来的长途客运中心、交通物流中心、锡东地区交通枢纽。
探源谱新篇,继史铸辉煌。安镇镇干部群众满怀豪情地踏上新征程,万众一心,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勇创新业,为加快实现“两个确保”先行镇,构建和谐宜人新安镇而努力奋斗。


作者:安双通 (2011-3-13 19:15:55)

 


分享按钮>>【安氏古代人物录】安 国 安 祚等
>>致华墅殷氏族亲及华墅殷氏文化学习会的一封公开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