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姓氏家谱源流】中华安氏源流集锦

    中华安氏网 2012年2月28日 安志民收录


【安姓氏家谱源流】中华安氏源流集锦

中华安氏源流集锦(安氏网上资料)

  兹将中华安氏网和各地安氏家谱中关于安姓由来资料整理如下:
  一、黄帝的孙子-安,为中华安姓最早的得姓始祖。
  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载:“黄帝生昌意,昌意次子安,居于西方,自号安息国,复入中国以安为姓”。安息国人入中国,最早的是安息国王太子安清,他不继王位而出家为僧,遍历西域(今新疆),在东汉桓帝建和二年(148)到洛阳,从事佛经翻译,传教而留汉。相继有信仰佛教的商人安玄,在汉灵帝末年(189)来洛阳;后有安吐根的曾祖入魏,家居酒泉(甘肃酒泉);又有安法贤、安法钦、安慧则、安开在东晋时定居;安朏汙在贞观元年(627)率部五千入朝,诏置维州(四川理县)剌史。在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山东均有安息国安姓的后裔。也许昌意次子安在中华有其直系的后裔。此属中原安姓。
  二、安邑安姓 
  据《五侯昌后图书本传卷一》载:“太祖禹,乃太昊黄帝之玄孙,姒氏也。娶妻涂山氏之女。德顺元年二月既望,迁都安邑。将子姬宣,名启,赐姓安”。在西南的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和中南的广西、湖南、湖北恩施均有谱牒记载;在贵州德江县梨子坪、重庆市南川区安氏祠堂碑文亦有记载。皆属中原又一支安姓。在贵州、重庆、四川、云南、湖南、湖北、广西、山东等地均有其后裔。
  三、昭五九姓之一安国安姓
  据《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志》载“安修仁“夜率诸胡入内苑城”安修仁之兄安兴贵在唐李渊面前自称是“凉州奕代豪望”,这可能不假,但考其原籍,实为西域昭武九姓中这安国人。清代武威人张澍写过《石工安民为武威人考》,提出著名石刻家安民、安宏、安仁祚、安怀玉、安文璨、安文晟、安璨、安亮、安民师、安永年、安敏、安廷年等,大多数是武威人,可见安氏在武威有一定势力。”据安丰松《安世高与武威安姓》“由以上论证,我们坚信凉州之安姓是出自布哈拉的粟特人后裔,而非安世高的后人。”在甘肃、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福建、浙江、安徽、广东等地有其后裔。
  四、西南彝族安姓。
  据《彝书》记载:“先世自旄牛徼外徒邛都,入属始祖叫希孟赾。”使用的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历法《颛顼历》以十月为岁首,成为流传至今的彝族年节。颛顼和古代夷人部族有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二世赾道觚、三世觚觉世、四世觉世立、五世立阿萌、传至98世陇赞靄翠。《明史》“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靄翠入朝••••六年升贵州宣抚司为宣慰使,位各宣抚司之上。洪武十六年(1356)靄翠遣其妻奢香率土酋入朝,明太祖朱元璋赐其子陇悌姓安。”至此取消了原父子直线联名,定姓为安。《大定县志•水西安氏本末》对安氏历史作了祥细记载,附有《安氏谱》。《大方文史资料》第三辑《水西彝族史考略》对安氏水西政权有叙述。《贵州彝学•明清水西安氏统治与继承弘扬奢香精神》也对安氏族谱作了考证。西南彝族安姓后裔,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四省区。
  五、苏禄国王室安姓
  明朝时期(公元1417年)旧历九月十三,苏禄国(今菲律宾苏禄群岛,国王后裔世居之地〕苏禄国王和王后葛木宁率眷属大臣等使团出访中国后,沿京杭大运河行至山东德州时,苏禄国王不幸病逝北营村。王后葛木宁坚持要留下守陵,现有肃穆壮观的苏禄国王墓和王妃、王子墓。“王室温、安后裔”后世生生不息。如今北营村全村—百多户,六百零二人。安氏有二十六户、一百一十六人,温氏八户,三十余人。现有苏禄国王第十七代安姓子孙。
  六、山东即墨安姓
  即墨梁、梅、白、安四姓的來歷
  居住在即墨鼇山衛鎮、溫泉鎮、龍泉鎮的梁、梅、白、安(安已遷至膠州)四姓是同宗。
  五百年前,明王朝所轄蒙古有個瓦刺部,也稱韃靼國,每年一次來北京向朝廷進貢。這次進貢聲勢浩大,以兩千人馬號稱三千,其目的是爭取皇上的信任和支持。朝內禮部王振(司禮監)令禮部點驗人數,發現虛報,便決定這次瓦刺部進貢所提出的要求,只允准十分之二。
  瓦刺部首領大憤,聯絡各部(東至遼東,西至大同)入犯。明軍戰死不少,節節敗退。明英宗拒忠臣言而輕信王振,御駕親征,於土木堡被擒,史稱“土木之變”。皇帝被擒,眾官議論,有此危難都是王振一人主使,護衛將軍樊忠將王振殺死。
  英宗擄去瓦刺,由伯顏帖木耳安排一切,仍享受皇帝待遇。朝中不可一日無主,由皇太后作主,扶另人登基,替代了英宗。當瓦刺挾英宗逼近北京,又想挑起戰端時,明將於謙率軍出擊,打敗了瓦刺軍。一年後,雙方議和,瓦刺首領為英宗舉行登基儀式,餞送還京。伯顏帖木耳送英宗至野狐嶺口,貢送禮物若干,還令部下率五百騎送英宗回京。後來,這五百騎便沒有再回瓦刺,留在中原從了明軍。
  七年後,通過“奪門”復辟,英宗重新登皇帝位。英宗對當年護駕他回京的瓦刺軍人或獎或封。其中,有兄弟四人因敦友從軍,樂勤王事,英宗對其四人賜姓、賜名、封官。賜伯哥帖木耳為梁姓,答失帖木耳為梅姓,脫脫帖木耳為白姓,哈喇素木耳為安姓。為了便於他們與漢人聯姻,又賜名,分別為梁頻禮、梅克貞、白京世、安志全。封梅、梁為指揮使,白、安為附千戶。
  兄弟四人定居鼇山衛,皇上各賜良田400畝,皿器64件。即墨這四姓,從清道光年到1936年,修過五次四氏合譜,統一輩號,譜書仍存於世。据2000年续修四氏合谱记载,即墨(胶州)安氏已到第22代。
  七、裕固族安姓
  关于安姓的由来,裕固族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传说:很久以前,裕固族迁到了一个新的地方。王子召集大家商量,要派人去京城求见皇帝办些事情,可很多人都胆子小,不敢去。当时,有个勇敢善骑的青年说:“我去”,并要求王子:“我去晋见皇帝,如果皇上把我杀掉就算了,若事情办成了,就得让我当头目”。王子答应了他的要求。于是,这个青年便骑马去了京城,见了皇帝,禀报了事情的原委,皇上欣赏他的才干,把问题给他解决了。临走时,皇上问他姓什么,他没有听懂,只顺手拍了一下马鞍,便扬鞭而去。皇上误以为他姓“安”(与鞍谐音),遂赐为“安”头目。这位青年回到部落后,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欢迎他,他向王子和乡亲们叙说了晋见皇帝的经过。王子也履行诺言,封他和他的兄弟们为头目。他有兄弟七人,分领七个部落,称为七族。之后,七族头目便都姓“安”了。
  作者:安生民 (2012-2-10 19:41:45)


      
 

 


分享按钮>>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教育局局长庞永恒
>>【姓氏渊源】中华百家姓各氏族封姓前的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