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普及和定型以及董姓始祖的来源

    中华董氏网 2008年12月15日 董炎星


 

中华姓氏普及和定型的阶段,应为周初实行周朝贵族内部的层层分封制,共建立71个诸侯国,还分封了不少有功的异姓贵族,至春秋时发展为140个国家,这些诸侯多以封国为氏,封国以下层层递封,有更多的人以封邑为姓,以官职为姓,并以宗法制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姓氏制度。
我董氏在春秋时,周朝(公元前770—前720年)有大夫辛有,辛有有两个儿子在晋国任太史,董督(考察并收藏之意)晋国的典籍史册,他的子孙世袭晋国史官,以官为氏,称董氏。
一.通过博客等形式进行"董姓始祖"大讨论,网友和宗亲的提供材料或记载,按历史阶段的发展和史料来归纳出:
1.中華民族姓氏炎黃總始祖第一代(天字輩)少典氏:即少典國君,諱烈山氏,又號厲山氏,迺祝融氏之分派也,生於歲次丙子(民國前5196年、公元前3285年。)妣有蟜氏安登(又曰任姒)。生二子,長子石年、是為炎帝神農氏,次子勗其,派下是為黃帝軒轅氏。(年齡兄石年,比弟勗其,年長四歲。)
2.少典氏第二代(地字輩)三皇三炎帝神農氏:父少典氏(號厲山氏),母有蟜氏安登之長子,炎帝,姓姜,諱石年,又諱軌,號神農氏,漢族,生于歲次太昊乙巳(民國前5167年、公元前3256年)115年,崩于即位後歲次壬辰(民國前5000年、公元前3289年)145年,享壽168歲(生逝族譜與纪年表相差十二年,待考,)葬于萬陽山。其間依序為炎帝神農氏、臨魁、帝承、帝明、帝宜、帝來、帝裹、節莖、姜克、榆罔等10代九帝520年。妣萛葊水氏聽詙(又曰奔水氏。)生子臨魁,生女曰女娃(嘗游於東海,溺而不返,化為鳥,其狀如鳥,文首白啄赤足,名曰精衛。常嘟西山木石,以填於東海。)
少典氏第二代(地字輩)勗其公:父少典氏(號厲山氏),母有蟜氏安登之次子,生于子女媧戊申三年(民國前5164年、公元前3253年),薨于炎帝戊子(民國前5004年、公元前3093年)140年,享壽160歲;妣扶胥氏,生子巨駓。勗其公至五帝一黃帝軒轅氏,其間依序為勗其,妣扶胥氏;巨駓,妣蜀山氏;芒昧,妣逿伊氏;夷栗,妣女儀氏;柏堅,妣赤水氏;諱節,妣钜閭氏;赫胡,妣摩利氏;封胥,妣女娥氏;依盧,妣九方氏;啟昆,妣有蟜氏等10代約520年。
3.少典氏第三代(玄字輩)諱巨駓公:迺勗其公之子也;妣蜀山氏,生子芒昧。
4.少典氏第四代(黃字輩)諱芒昧公:迺巨駓公之子也;妣逿伊氏,生子夷栗。
5.少典氏第五代(宇字輩)諱夷栗公:迺芒昧公之子也;妣女儀氏,生子柏堅。
6.少典氏第六代(宙字輩)諱柏堅公:迺夷栗公之子也;妣赤水氏,生子節。
7.少典氏第七代(洪字輩)諱節公:迺柏堅公之子也;妣鉅閭氏,生子赫胡。
8.少典氏第八代(荒字輩)諱赫胡公:迺節公之子也;妣摩利氏,生子封胥。
9.少典氏第九代(日字輩)諱封胥公:迺赫胡公之子也;妣女娥氏,生子依盧。
10.少典氏第十代(月字輩)諱依盧公:迺封胥公之子也;妣九方氏,生子啟昆。以上皆相繼為少典國君派下直系。
11.少典氏第十一代公有熊君:盈字輩。諱啟昆,迺依盧公之子也。由少典北遷於熊(河南開封新鄭縣)。因改國曰有熊。為人剛健中正。妣女蟜氏附寶,生子軒轅、子高。
12.少典氏第十二代。黃帝的一代黃帝:昃字輩。父少典國君啟昆,母曰附寶之長子。名軒轅,又名荼,字玄律。姓公孫,長於姬水,又姓姬。
(黃帝生於黃帝紀年前歲次癸丑十一年、炎帝裔榆罔四十五年、民國前四六一九年、公元前二七0八年誕生於壽丘,今山東曲阜縣。即位於:黃帝紀年元年歲次甲子、民國前四六0八年、公元前二六九七年,神農氏衰,諸侯咸尊為天子,建國有熊,今河南省新鄭縣,其德土行以雲紀事,至黃帝紀年歲次癸卯一00年、民國前四五0九年、公元前二五九八年,在位一00年。帝逝葬橋山,今陜西縣黃陵縣,享壽一一一歲。
  黃帝元妃西陵氏長子昌意之系,生長子昌意、次子元囂、三子龍苗等三子;次妃妃方纍氏之系,生長子休、次子清;古今姓書或姓譜,對前者元囂即位是為少昊,其裔堯封重黎之後為羲和,後有重氏、童氏、和氏、纍和氏。後者清之子也是少昊,少昊四叔曰重、曰熙、曰修、曰該,為五官,堯之羲仲、羲叔,皆重之後也,有姓羲、重。出楚語及法言:「少昊入踐帝位,其屬有紹青陽之國者..」。)
13.少典氏第十二代、黃帝軒轅氏第一代黃帝:黃帝,姓姬又姓公孫。黃帝元妃西陵氏之女嫘祖,生子三人,昌意、元囂、龍苗。次妃方纍氏,生子二人休、清。第三妃彤魚氏,生子二人,揮、夷鼓。第四妃嫫母,生子二人,蒼林、禺陽。凡妃之子九人,庶妾之子十六人,共二十五人,別姓者十二,祈、酉、滕、箴、任、荀、釐、佶、儇、依及青陽、夷彭為二紀也,其十三人皆姬姓。
14.少典氏第十三代、黃帝軒轅氏第二代昌意:昌意姬姓,娶蜀山氏之女昌濮(又名女枢.昌仆),生子三人,長曰乾荒(又名干荒.韩流)、次曰安、季曰悃。
15.少典氏第十四代、黃帝軒轅氏第三代乾荒,娶淖子氏(浊山氏)之女阿女,生帝顓頊。
16.少典氏第十五代、黃帝軒轅氏第四代顓頊:顓頊,元妃鄒屠氏,生駱明、八凱;次妃滕贲氏(腾隍氏)之女女禄,生伯稱、卷章(或作老童)、季禺;並無女脩。
17.少典氏第十六代、黃帝軒轅氏第五代駱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
18..少典氏第十七代、黃帝軒轅氏第六代鲧,字熙,熙就是龟,又是臣(龟)巳(修巳长蛇);《山海经》称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即鲧,,封於西羌汶山石紐地區(今四川省廣柔縣境),姜姓,為後為陶唐氏帝堯封崇伯,即嵩伯,居河南嵩山陽城(登封),受命治黃河洪水,以圍堵之法九年未成,為攝天子有虞氏帝舜放逐於羽山,遣祝融處死。配有莘氏之女女嬉,一名女志、有志、士敬、修己、修紀,於砥山夢食薏苡而生子文命,帝舜賜姓姒。
19.少典氏第十八代、黃帝軒轅氏第七代禹,名文命,字密、高密,三月二十八日生於石紐山刳兒坪,配塗山氏之女攸女,一名女媧、女嬌、女趫、嘎,受虞舜命繼鯀治洪十三年,三過家不入,有功任司空,封夏(都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伯,劃定九州,征三苗,虞舜欲禪位,攝政十七年。後虞舜征三苗病逝於蒼梧(今湖南省寧遠縣),禹讓辭王位避舜子商均三次不就,隱居陽城(今河南省登封縣告城鎮),三年喪滿,仍為諸侯擁為共主,都安邑(今山西省夏縣西北),號夏后氏。在位五年,會諸侯於塗山,八年,會諸侯於會稽,殺防風氏立威,十年,巡視東方,傳公元前二一一六年秋八月,逝於會稽山(浙江省紹興縣境)。
20.少典氏第十九代、黃帝軒轅氏第八代啟,名建,一名余。《竹書紀年》載,夏后禹禪位伯益,三年喪滿,啟殺伯益奪位,於陽翟鈞台(夏台)會諸侯,建立夏朝,甲申年,做〈甘誓〉,於甘邑破有扈氏,天下咸朝。登位九年巡狩天下舞九韶,十一年,改封幼弟觀君武至西河,十五年武觀據西河亂,命彭伯壽征之。在位二十九年,約當公元前二一一五年至二零八七年,傳位太康。
二.根据董氏宗亲记载:黃帝生昌意,昌意生顓頊,顓頊生鯀,鯀生禹,禹生啟。夏王啟封其庶子於莘(今陝西合陽東南),因氏焉,莘音轉為辛,辛氏世為史官。
商末“三仁人”辛甲(辛尹、辛公甲),殷之臣,事紂。蓋七十五諫而不聽,去至周,召公與語,賢之,告文王,文王親自迎之,以為公卿,封於長子(今山西上黨),是為西周開國之太史也。其後裔辛研,字文子,世稱計然子,葵丘濮上(今河南蘭考東)人,越國重臣。博學無所不通,尤精於計會,故稱計然。嘗南遊於越,範蠡師事之,以之佐越王勾踐十年生聚,臥薪償膽,滅吳複國。範蠡既雪會稽之恥,乃喟然而歎曰:“計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於國,吾欲用之家。”範蠡以其經營,累貲巨萬。
辛有,周大夫,辛甲之裔,周平王(西元前770—前720)東遷時人,繼為周太史。左傳雲:“初,平王之東遷也,辛有適伊川,昔辛有適伊川,見被發而祭於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禮先亡矣”!
辛董,辛有二子,去周適晉,為太史,董督晉典。於是乎有董史,與籍氏二族世掌典籍,封諸董國故地,因為董氏,董狐其後。
董狐者(西元前651-前575年),辛有六世裔孫也,誕於翼城良狐村,居絳(侯馬新田),任晉國太史凡五十年,孔子以其“書法不隱”而贊之為“古之良史”者也。
春秋傳曰:晉靈公十四年(西元前607年),晉卿趙盾為逃避靈公殺害而出走,未出境。盾昆弟將軍趙穿襲殺靈公於桃園,而迎趙盾。趙盾素貴,得民和;靈公少,侈,民不附,故為弑易。晉太史董狐書曰“趙盾弑其君”,以示於朝。盾曰:“弑者趙穿,我無罪。”太史曰:“子為正卿,而亡不出境,反不誅國亂,非子而誰?”孔子聞之,曰:“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以仲尼之善董狐,知為史必須直也。古者人君立史官,非但記事而已,蓋所以為鑒誡也。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彰善癉惡,以樹風聲。故南史抗節,表崔杼之罪;董狐書法,明趙盾之愆。是知直筆於朝,其來久矣。世無董狐,書法必隱,董狐不亡,豈有所隱?
董狐長子董明,初居絳,遷汾陰,受邀赴越,拜官。董狐次子(名諱待考),此派狐五世孫董安於(?—西元前496年),為趙簡子鞅家臣,理晉陽宮,任石邑(石家莊)郡守(西元前517年),趙國太史(西元前497年)。晉卿智伯憚其才智卓絕,設計構陷,安於為使趙氏免禍,乃自縊。
安於生景仲,至十二世有董士通,士通生董順(仁),順生董仲舒。仲舒,行二,字寬夫(漢胡母生賜字),有八子:長曰蕡;次曰符(起);三曰簡;四蔁(彰);五曰苕;六曰藻;七曰萭(禹);八曰荌(安);一女曰篟(倩)盼。
仲舒初居廣川(今景縣董故莊),其曾孫自廣川徙隴西(郡治在今甘肅臨洮),裔孫徙河東(郡治在今山西夏縣西北),遂蔚成望族焉。
然則,辛氏出於周,枝流於晉也,卒成晉之十一姓之顯族焉。此董姓者,出於娰姓之禹王也。
三.据《元和姓纂》、《广韵》等所载,夏王启封庶子于莘(故城在今陕西合阳东南),后世子孙以地为氏,又由于莘辛音近,遂产生辛姓。
四.商周之交也是气候变化最大的时期,辛公甲(辛是如今"萨满"的快读音,28宿中角宿的形。甲是以十字纹代表日晷测日法及居内切与外切2个园中的一个正方形的表示)。商纣王也与有辛联姻,同时周文王也与有辛联姻。商起源于内蒙古与后来的匈奴、女真、维吾儿同源。夏、商同为古羌族。商末周初有辛开始被称为赢,也就是33个姓中的一个,秦、赵都姓赢,赢是鳄鱼捕食的象形,音表示多的意思。辛甲当时向商纣王提出以先进农业技术的传授来改善部落间的冲突,但纣王认为攘外必先安内,没有加以执行。周武王灭商前,请辛甲共商国是,辛甲系统的建立了国家的法律文字与农业生产等制度,武王将今天长治市长子西南的谷地,做为辛国为甲公的生活生产河科研用地。同时采用井田制,以科学种田换国家收入。使,是,史,事在甲骨文中是同一个字,太使就是大史。周是中国历史上比较重要的部分,当时周大史是没有任何报酬的,相反要自带盘缠去参加各种国是活动,其收入来源于自己的食邑部分,辛甲还是第一个完整的整理甲骨文,并建立国家教育机构。其职务世袭的,按周的封国裂土制度,辛为国氏,有长子及长孙继承,平民无氏,二儿子取父亲官位,三子或其他取祖名为氏。
五.董姓中的一支是在周朝时出现的,据西汉史游《急就篇》及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春秋时,周大夫辛有的两个儿子到晋国,与籍氏一起主管晋之典籍,因其职责是“董督晋史”,所以也称为董氏。这一时期晋国的都城在绛(今山西翼城东南),故此支董氏出自今山西翼城。
六.董狐,春秋时期,晋国人,周大夫辛有的后裔。东周襄王(公元前651—前619年在位)时期有周大夫辛有之子狐在晋国任史官,自此以后,晋国有史官之职,其封地在原董国故地,后裔遂以董为氏,他的子孙世袭晋国史官,成为晋国旧贵族11姓之一。
七.辛有的后裔,世袭晋国太史之职,至春秋时,有史官董狐,他不畏权贵,秉笔直书,被誉为“良史”。董狐的裔孙董翳,秦末被项羽封为翟王,都高奴(在今陕西延安延河东岸),子孙遂居陇西(郡治在今甘肃临洮)。西汉时的董仲舒为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其曾孙自广川徙陇西,裔孙徙河东(郡治在今山西夏县西北)。此外,董姓在汉代还分布于今山东定陶、高青,广东广州,四川资阳、德阳,贵州黄平,浙江余姚,湖北襄阳、枝江,福建福州,河南禹州、伊川、南阳、开封、福县、信阳、灵宝等地。至隋唐时期,除上述地区外,今安徽、湖南、江苏、江西等省的一些地方,也都有董姓的居住地。


分享按钮>>首届燕氏联谊会资料之一《大燕帝国及燕姓始祖考》
>>【安氏科技界名录】当代科技界著名的名人安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