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祖名爵(共和国五十九年续修宗谱部分新增)

    中华丁氏网 2009年5月18日 賢貞子


远   祖   名   爵 

(共和国五十九年续修宗谱部分新增)

 


丁公伋,炎帝神农氏少典的儿子,因居住在姜水之滨,于是以姜为氏。姜姓子孙经夏、商两代,到周时有姜姓吕尚,俗称姜太公。他西周初年任周太师,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今山东省北部)。其子伋,周成王时为朝廷重臣,又是周康王的顾命大臣,受封于王,死后谥号为齐丁公,子孙便以谥号为氏,称为丁姓,吾祖丁公者,吾族之开宗始祖也,因其得氏,又称得姓始祖。《元和姓纂》、《万姓统谱》、《通志•氏族略》等资料均有记载。
丁 复,佐汉高祖即位,名藏石室,有莫大之功,列入元勋十八人,封靖康侯。
丁 义,汉刘邦部将,封乐成侯,其姐为康王后。
丁令威,仙人化鹤,鸣于东化表柱。
丁 兰,性至孝,母刻木像,事之群嘉其孝奏闻诏图形。
丁 密,字靖公,性耿介,父丧庐墓有双凫游其池,后母丧归至旧庐,双凫复游其池,见人驯伏,人以为孝感。
丁 宽,字子襄,乃复公之五世孙,梁项生从田何受《易》,时宽为项生从者,读《易》精敏,才过项生,遂事何。学成,何谢宽。宽东归,何谓门人曰:“《易》以东矣。”宽至雒阳,复从周王孙受古义,号《周氏传》。景帝时,宽为梁孝王将军距吴、楚,号丁将军,作《易说》三万言,训故举大谊而已,今《小章句》是也。
丁 琳,字幼春,乃宽公之后裔,随从光武征伐,建武元年,拜河南太守。及封功臣,帝令各言所乐,诸将皆占丰邑美县,唯琳愿封本乡。或谓琳曰:“人皆欲县,子独求乡,何也?”琳曰:“昔孙叔敖其子,受封必求硗埆之地,今琳能薄功微,得乡亭厚矣。”帝从之,封定陵新安乡侯,食邑五千户,后徙封陵阳侯。
丁 鸿,琳公之子,字孝公,汉明帝时,中进士,以荫袭封,大办学堂,受明帝赏识,召拜侍中兼射声校尉。章帝召各名儒在北宫白虎观论五经,鸿论述最精,世称“殿中无双”,擢为校书,并奉诏同班固等人一起编撰白虎议奏、注五经,持《天人感应论》,给后代做永久典范,官至司徒、太尉兼卫尉,封侯爵。
丁 恭,字子然,汉代学者,时称大儒,曾任谏议大夫、博士。后升为侍中祭酒、骑都尉,治有《公羊严氏春秋》,光武帝时,自远方来从学者达数千人,卒于任上。
丁 原,汉灵帝时為武猛都尉。
丁 奉,三国吴大将军,字承渊,庐江安丰人也,仕吴辅孙权,定天下,征伐有功。受封为靖江侯王,递封靖天世帝,实亦四岳之嫡嗣也,香火鼎盛至今,今建庙于汉阳府沔阳州六溪口,威灵远播。
丁 宣,鸿公六世孙,宣公隐逸不仕,生丁固。
丁 固,字子贱,历显位,吴景帝孙休时固为左御史大夫,初仕尝梦松生腹上,谓人曰:松者乃十八公之兆也,十八载后果封济阳公,迁司徒,年七十六卒。
丁 弥,固之子,字钦远,仕晋,至梁州刺史。
丁彦远,东晋孝武帝时,顺阳太守,忠于晋而抗拒前秦苻坚。
丁世康,乃会稽三康之一,才华渊博。
丁士良,唐宪宗朝佐卫将军。
丁昭溥,五代后梁太祖朱全忠任命其为供奉官。
丁惟清,宋西凉知府。
丁 谓:(966—1037)北宋大臣。字谓之,号公言,少与孙何齐名,故称孙丁。淳化三年进士,苏州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北宋真宗时任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真宗朝屡次被寇准推荐升参知政事,枢密使,同平章事,后升至宰相,被封为晋国公。其修复京城的故事被尊为古代“运筹学”运用的典范。
丁 顗,固公之后裔,籍恩州清河(今属河北省)人,后迁居开封祥符,北宋著名藏书家,共搜集图书至八千卷,生逢吉。
丁逢吉,顗之子,中进士,任光禄寺卿。
丁 辅,知信州真山西荐,性本笃实,学有师传,修身立朝物论,素所推重。
丁 度,(宋淳化元年990~1053),顗公之孙,北宋鼎甲状元,文字训诂学家,字公雅,开封人。官至端明殿学士,仁宗朝学士,官至参知政事、枢密使,奉诏与李淑等刊修《韵略》,改称《礼部韵略》。又依例刊修《广韵》成《集韵》,改并《广韵》独用韵为同用的13处。另有《迩英圣览》、《编年总录》等著作。他对当时军事形势非常注意,著有《备边要览》、《庆历兵录》、《赡边录》,并奉诏与诸儒集体编撰《武经总要》40卷,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著作之一。吏载,吾祖度公淳厚质朴,在翰林院十五年,经常参入国家大事却从未谈及私事,仁宗皇帝视其为心腹。
丁 琏,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北宋元丰年间进士,任朝议郎一职。
丁 广,度公之子,受宋吏部主事,生彦华。
丁彦华,自浙江省务州金华府金华县广乡金锁桥头珍珠里生子有四,必能、必显、必达、必昭是也,必能公任居江西宁州。
丁必显,(宋建炎二年1128-淳熙十年1183年),字本荣,号曰公祥,时任宋朝参知政事,由宁州迁往吴城,转徙抚州,后迁湖北银邑通城,落业杨源,再搬迁云溪。
丁大全:南宋镇江(今属江苏省)人,官至右司谏、签书枢密院事、右丞相。
丁德兴,明洪武元年追封济国公,洪武二年,朱元璋下令在鸡鸣山建造功臣庙,将徐达、常遇春、丁德兴等21人叙功画像,列祀功臣庙。
丁 忠,德兴公之子,龙江卫指挥使,世袭爵位。
丁 显,字彦卿,洪武十八年殿试第一,系洪武乙丑科状元,职受修撰。
丁 滋,明正统时布政,以谦能著称,政绩卓越,勅谕及赐宴礼部。
丁 溥,乃成化己丑科榜眼。
丁 玑,成化时中书舍人。
丁士美,字邦彦,明嘉靖乙未科状元,累吏部左侍郎,兼侍读。
丁汝夔,嘉靖时任兵部尚书。
丁云鹏:休宁(今属安徽省)人,明代画家,擅画人物,佛像、山水、花卉,亦会作诗。
丁此吕,明万历时任浙江按察巡道。
丁启睿,万历四十八年中进士,历任南京兵部主事、兵部郎中、太原知府、山东按察使右参政等军政要职,后因镇压农民起有功,由巡抚陕西升任兵部尚书,又总督湖广、河南、四川及长江南北诸军,仍兼总督陕西三边军务。
丁国栋,甘肃农民领袖,清军入关后,率军杀死清朝巡抚,席卷兰州、凉州一带,与南明南北呼应,形成了清军入关后第一次反清运动的高潮。
丁耀亢,山东省诸城人,一生著作很多,被誉为明清文学家、诗人、剧作家和小说大师,当时就有“北丁(耀亢)南李(渔)”之称,蜚声海内外,堪称为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学巨匠。
丁 炜,字瞻汝,号雁水,顺治年间漳平教谕,官至湖北按察使,其诗歌追求唐人风格,著有问山诗集十卷,问山文集八卷,紫云词一卷,碑传集八卷,亦有丁炜传。
丁 澎,字飞涛,号药园,顺治十二年进士,官至礼部郎中,能诗,为西泠十子之一,与朱琬施、闺章、张谯明、周茂元、严沆、赵锦帆等称为燕京七子,康熙二十二年主编浙江通志,著有扶荔堂集、信美堂诗集等书。
丁 杰,字升衢,号小匹,乾隆四十六年进士,官任教授,研究经史旁及说、文音韵算,曾与朱筠戴震等参加车库全书编纂,著有周易郑注后定大藏礼记绎小西山房文集等书。
丁观鹏,清画家,最精于人物画。
丁 晏,字俭卿,亦字柘堂,道光初举,曾参与镇压捻军,早岁治经,主汉学,长于训诂,其所校订书籍颇多,著有颐志斋丛书二十二卷。
丁善庆,道光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著有《左氏兵论》。
丁宝祯,字稚璜,贵州平远(今织金)人,咸丰三年进士,清末山东巡抚,后任四川总督。清末山东巡抚,后任四川总督。山东机器局、四川机器局为其所筹建,今存其《丁文诚公奏稿》二十六卷。
丁日昌,清代大臣。历任江苏巡抚、福建巡抚、督船政、节度水师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等职,曾参与洋务运动,著有《抚吴公牍》。
丁 敬:浙江省钱塘(今杭州)人,清代篆刻家,喜好金石文字,善鉴别,工于诗、书、画,尤精刻印,开创了“浙派”,被誉为“西泠八家”之首。
丁 丙,清末藏书家,字嘉鱼,号松生,晚名松存,撰有《善本室藏书志》,著录其藏书中珍贵部分,存杭州文澜阁所藏之四库全书因战乱失散,丙与兄申竭力搜求,十得八九。
丁汝昌:字禹廷,安徽省庐江人,爱国将领,清末北洋水师提督,获尚书衔,甲午战争爆发后,在与日军的威海卫一役中,拒降而自杀身亡。
丁取忠,字杲臣,号云吾,清数学家,著数学拾遗粟布演草对数详解与地经纬度里表等书。
丁 谦:浙江省仁和(今杭州市)人,近代地理学家。著有《蓬莱轩地理学丛书》六十九卷。
丁 颖:广东省高州人,现代农学家、水稻专家。曾任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解放后历任华南农学院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等职。
丁甘仁,现代医学家。
丁福保,医学书局创办人。
丁 盛,共和国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南京军区司令员。
丁国钰,共和国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驻南斯拉夫大使。
丁关根,共和国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 


                                  顯公支支下第二十八世裔孙来贤相如氏謹录 
                                           共和国五十九年戊子岁腊月吉旦


分享按钮>>热烈祝贺慕鑫任慕氏宗亲会筹委会安徽利辛分支联系人
>>家谱编纂程序---(湖北通城丁氏宗譜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