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氏郡望堂号与楹联

    中华糜氏网 2012年11月22日 万家姓


郡望堂号
1.郡望:
东海郡:亦称郯郡、海州。东海郡在历史上有三处:①治所在郯邑(今山东郯城),后置郯县,属徐州刺史部,为县、郡、刺史部治,在氏族社会末期境内已有人群定居,时境为“东夷”之地,太嗥氏为东夷一著名酋长,少嗥氏为黄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与夷族杂居于此,称“炎”地,周朝时期封炎族首领于此,称炎国,后演化为郯国。春秋时期,郯国附鲁,“郯子朝鲁”、“孔子师郯子”即出于此,战国时期为越国所灭。秦朝时期始置郯郡,后改称东海郡。;秦、汉之际曾称郯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郑城一带,治所在郯城县北部;西汉时期下辖三十七县,其时辖地在今山东费县、临沂、江苏赣榆以南,山东枣庄、江苏邳州以东和宿迁、灌南以北一带地区。②东晋时期置于海虞县(今江苏常熟)的东海郡,后移治所到京口(今江苏镇江),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费县、临沂县、江苏省赣榆县南部、山东省枣庄市、江苏省江苏省邳县东部和江苏省宿迁县、灌南县北部一带地区;唐贞观六年(壬辰,公元632年)撤县入下邳,唐元和中期复置,始有“郯城”县之名,不久又省入临沂;元朝末期复置郯城县,明、清两朝之后县域有变,但县名未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其地隶属山东临沂地区。③南北朝时期的东魏及后来的隋、唐诸朝时期,以海州为东海郡,治所在朐山(今江苏连云港海州镇),其时辖地在今江苏省东海县以东、淮水以北一带地区。
汝南郡:西汉高祖刘邦四年(戊戌,公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包括偃城县、上蔡县、平舆县、项城县一带地区,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移治至平舆(今河南平舆)。
南阳郡:春秋战国时期称南阳的地区颇多。鲁国的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国的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区。战国时期魏国的南阳,一部分属韩国(戊戌,公元前263年,秦国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取南阳,韩本部与上党郡被分隔),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亦称南阳,分属韩楚。秦朝时期南阳郡设于秦昭王三十五年(己丑,公元前272年),为秦国夺取楚国之地而设,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后秦国大将白起在秦昭襄王四十四年(戊戌,公元前263年)进攻韩国克取了南阳,使韩国本土与上党郡被分隔,以宛为治所,置南阳郡。两汉之际,南阳郡辖二十六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之间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后逐渐缩小。隋朝开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被废黜,隋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复置。唐朝初期又被废黜,唐天宝初年(壬午,公元742年)曾改邓州南阳郡为良穰县(今河南邓县)治所。元、明、清诸朝的南阳府治皆在南阳,即汉朝的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
汝阳郡:史料记载,五千多年前,神农炎帝与轩辕黄帝化干戈为玉帛,共同建立部落联盟,一统天下,并在河南省汝阳县境内的西泰山举行祭天大典,标志着中华民族的融合和凝结进入肇始阶段。汝阳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历史文化悠久,既有仰韶文化,又有龙山文化。有杜康造酒遗址、杜康庙、鬼谷故里、魏明帝陵、云梦山古军校遗址等二十一处名胜古迹。我国古代粮食酒酿造的鼻、被历代帝于尊为“酒仙”的杜康,就是在汝阳杜康村首创了“秫酒”酿造之法,从而奠定了中国白酒酿造的基础。战国时期的楚国人鬼谷子,即道家尊奉的王禅,曾隐居在今汝阳城关云梦山聚贤授道。西周,汝阳属沈国地域。春秋,蔡昭侯十三年(乙未,公元前506年),沈国被蔡国所灭。县境西部属蔡国,东部属顿国。楚昭王二十年(乙巳,公元前496年),楚灭顿国,后又灭蔡国。战国时期属楚国。秦朝时期在阳城(今舒庄乡扶苏寺)置县,属陈郡。陈胜、吴广时期改阳城为扶苏。西汉时期,汝阳属豫州汝南郡,还有阳城、博阳共三县。东汉时期,阳城县改为征羌县,汝阳县未动。三国时期,废征羌、乐家二县,并归汝阳县,属魏国、豫州、陈郡。晋朝时期县名汝阳,属豫州汝南郡。南北朝时期刘宋置汝阳郡,领汝阳、武津二县。北魏时期复置征羌,汝阳郡领洱阳、武津、征羌三县。南梁时期汝阳郡领睢阳、新汲、陈、蒙、崇义五县。北齐时期郡废,仍设汝阳县,属豫州。隋朝开皇十六年(丙辰,公元596年),分置溵水县、汝阳县。隋大业初年(乙丑,公元605年),废汝阳县入殷水县。

2.堂号:
东海堂:以望立堂。
汝阳堂:以望立堂。
南阳堂:以望立堂。
汝南堂:以望立堂。

宗族特点
1、  出自封疆,以地名为氏。春秋战国时,楚国有大夫受封于南郡糜亭,其后代子孙以封地名为氏,称糜氏。据《周书》载,商周之际有糜(麋)国,国人以糜为姓。
2、  出自以祖名为氏。春秋时楚国有工尹(官名),名糜,他的后人以祖名为氏,为糜氏。
3、  源自以职业所从事的对象谷物名称命名为氏。据《百家姓考略》称:“糜,夏同姓诸侯有糜氏之后。”夏代有同姓诸侯,专门种植豆黍之类的农作物,在当时是很先进的生产活动,因为每年都有可靠的收成,因此,种糜的族人富裕而昌盛,后人以其职业为氏,世代姓糜,称糜氏。古书《姓氏寻源》说:“秬黍之类有糜,即糜芨也,当取此为氏,如麦氏、禾氏、粟氏之类。”原来,黍的一个变种称为“糜子”,糜姓祖先是种植黍糜类庄稼的氏族。上古时候,人们以采集和打猎为生,辛苦而没有保障;而种植庄稼因为有固定的收成,在当时是很先进的生产方法。在古代,糜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东海。

宗族文化
四言通用联
  忠义入蜀;耿介立朝:上联典指三国时期的东海人糜竺,字子仲,家中世代经商,极为富裕。原为徐州牧陶谦的别驾,后与刘备认识,十分投契,刘备在下邳被吕布打败时,妻室家小都逃散了,极为困顿,他把妹妹嫁给刘备,又送去两千人,并供应军资。曹操任他为嬴郡太守,他弃官而随刘备蜀,官至安汉将军,被刘备待为上宾。下联典指南宋时期的吴县人糜溧,字子长,庆元年间进士,历任州、郡官,所到之处都有惠政,在广济时,百姓曾为他立生祠。宝庆年间,官至秘阁修撰。学问广博,操守清介,任谏官时,不肯顺从皇帝旨意弹劾直臣真德秀,名重一时。

  虎贲望族;耿直立朝:上联典指三国时期的糜威,官虎贲中郎将。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糜溧,位居谏职,立朝正色,有大臣之节。

  将军安汉;弱妹为妃:上联典指三国时期的糜竺随刘备入蜀,官安汉将军。下联典指糜竺之妹为刘备夫人。

  谷粱有传;椒戚敷荣:上联典指三国时期的糜信,官乐平太守。著有《春秋说要》、《春秋谷粱传注》、《春秋汉议》等。下联典指三国时期的糜竺,东海人,奉迎刘备于小沛。刘备亡失妻子,糜竺嫁妹与刘备,是为糜夫人。

七言通用联
  糜姑献寿千年喜;米芾挥毫众人钦:糜姓“糜”字析字联。

  春秋三书文名望;蜀国二将武功高:上联典指糜信。下联典指三国蜀将糜竺、糜芳兄弟二人。

  河南迁居汝南郡;世德常存道德兴:世德堂(尚德堂)名联。

八言通用联
  积德传家,芦杖报惠;推恩治郡,嘉谷呈祥:上联典指糜竺。下联典指东汉郡守糜登。

迁徙分布
  糜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糜姓最早始于夏代,是以谷物名称命名的姓氏。黍的一个变种称为“糜子”,当时专门种植豆黍之类农作物的人,有的以“糜”为姓。另有一说来源于封邑名,楚国有大夫封于南郡糜亭,他的后世子孙以糜为姓。此外,楚国工尹糜之后也称糜氏。三国时,刘备手下有糜竺、糜芳二兄弟,曾为刘备所重用。糜竺的妹妹嫁与刘备,就是那个长坂坡将阿斗托付给赵云后,投井自尽的糜夫人。在古代,糜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东海(汉置东海郡,辖境相当于今山东原兖州府东南,至今江苏邳县以东至海,及山东滋阳以东至海一带)。

 


分享按钮>>糜氏字辈排行
>>糜氏姓氏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