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赖氏家谱---------------序

    中华赖氏网 2009年2月5日 赖庆兵


賴氏族譜序
按賴氏之先春秋本有國者,實周姬姓避贏秦亂,鯨吞虎噬,波漫流蕩,揭姓更郡後自活州豐寧縣平原裏有曰定風直士者,仕浙東,西晉永寧末成都王潁是功驕字,上章其略曰,以潁輔政離散民心,擾動羌胡必為天下患,已而寢疾歸,迨士端國祚顛覆徙之虔洲松楊子臣,江東太守,奏家松楊為郡,寧康間臣慶以老年辭闕,上供給甚盛,優賜中書,謝安免顏,弗及迄廷輔參佐朝事,名聞天下,稱宰相才,張郡知其為人也。封相國公食邑潁川而郡焉。仲遭世末裏野至揭楊赤竹坪築室。不三世有司謀赤竹治縣基,奏聞罷揭楊,改虔化時七世文華子任湖南潭洲。轉運使惟文輝諸子。有徙石領會同武村高唐者有徙赤溪坑湖田橋五子者有除楊州判官者宣儀徙執水桴源各虞佐令櫟楊一名秋月會寧歎越今十二世雪溪先世韜光晦跡業五經立宗孔顏堂語諸子曰以聖賢之心四海一家也名動四方守令欲聞逐先承書拜公府辭曰此非吾時也,拂衣而歸,時慮諸久來新也餘因上書不報駕舟訪雪溪躍出譜牒且曰先吾姓氏待子久矣其於國修短天也明良有待子其勉之至若出處事實雖唐虞堯舜猶不能逃必皋變直筆然後信也筆吾譜牒子孫其拒乎餘雪溪斯文骨肉奚敢卻步,噫管攝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風俗,使人不忘本須是明譜族立宗子法可也,觀前姬而賴姓,雖兩載而不同其裔也先潁川而後松楊郡雖兩立而同其枝也,亭亭倫序,晰晰昭穆,頌十哲四科忠孝賢才,富貴福澤,昭輝雲漢,光映竹帛垂不朽非崛起草萊之夫而求附高明之後者餘於。 賴氏實俯首下風萬萬是為序
唐嗣聖十九年壬寅十月望一日逸士武蘇安恒拜書
賴氏重修曆代世系族譜序
松楊賴氏春秋時由其始祖賴國十七世孫珠受命封相國大夫敕葬萬壽寺前戌山辰向張氏封陳國夫人始居西山之潁川而冠其首生子妙通為秘書郎升崇政大學士封加議政大夫生忠郎為監察史兼鹽鐵副史其後世系之遠族屬之繁修增合譜效歐陽子先生永遠文敘眉山蘇明允作是譜而附載之名曰賴氏有宦遊之好請序其端詳其原曆有官翰林氏代傅業者有舉進士登館閣者又有為武將者,簪纓蟬聯世不絕賢蓋欲子孫喻其身所自出水之發於一源根之,由於一本雖然非孝無以親其親非弟,無以長其長親親長長之道不立譜,雖明何益於譜哉而吾譜於族服詩書禮樂之訓者,往往有之所謂親親長長之道不在茲乎誠能由一人而型於一家,由一家而型於一鄉,推而至於遠將無不化者,是有子所謂行仁之本孟軻為仁義之實信不誣矣然則斯譜之作其有關於孝義之教也大矣特書以為賴氏後人之最。
大宋至元二年甲辰
既望日右承相兼樞蜜似吏信國公盧陵文天詳頓首拜書


賴氏族譜序
族有譜牒則人知所出知所出,則知尊其祖尊其祖則知愛其身修身猙慎行,自不容以不謹非徒以明姓氏敘昭穆別親疏同異而己也。奈何世淪俗及慕華失真於是拜伴汾陽墓為先塋者,有之考前代有功德帝王為祖者有之,上誣其祖下欺其心於譜初意相背馳矣。吾鄉永豐萬安賴氏著姓之望族也,又有長房念一公徙福建上杭皆一脈其祖矣,汝玉又為明德鄉望雲乃吾家之婿,一日持其譜志造吾門請序於予子按賴氏先世春秋時賴國十四世孫賴先為交趾太守生仙芝,仙芝生好古為漢時奏事古生珠漢桓帝時封丞相珠生妙通封銀青光祿大夫通生忠郎詔議崇政殿大學士十五世孫曰明亮曰明曰善兄弟博覽古今代有其人皆祖宗德厚流光之報也。歐陽子觀賴氏之族,屢朝仕官曆代將相詩書繼美為萬安之最,簪纓相輝又為古州之最也,歐陽子遊官五十年樂道林泉某再三求餘言而勿覲曰,吾與某有瓜葛之好賴氏之族何得而議焉,又拒可不勒而不敘其賴氏族譜雲。
宋鹹淳八年賜進士參政歐陽修頓首拜撰



賴氏族譜序
三代而下宗法之不可行也久矣,聖人因時制義以宗法行之於今故有可知有不可知者求其能知果何人哉,然而古之世家舊族莫不有譜,譜既成必立宗子以主之唐人尤重世族之學宋盧陵,歐陽修眉山蘇子,瞻鹹美其族而序之例雖少異足為萬世之法程此所以百世之源使其尊卑有序昭穆不紊親疏有別真偽不雜自一世而至百世一人而至萬人鹹井然有條秩然有理,俄然如親先世之儀型庶有感發其孝弟之心而興起其尊祖敬宗之念也,今永豐萬安上杭寧化賴氏之舊家也,詩書禮樂仕官之澤固未艾也,考賴氏先出皇帝十九世孫因春秋戰國之亂以國為名十七世孫名珠漢桓帝封相國大夫生妙通仕至加議大夫生忠郎,為監察禦史生子曰直二在朝廷查鹽司通判生二子,長曰評一,次曰評二,一為奉直大夫生子曰,深任青州府知府後封管軍禦史,生子重一任真州奉議大夫生子二曰功行,曰忠行,忠行生惠誠,惠誠生三子,曰通,曰祥,曰達,達為柳州點軍元帥。達生元貞,生子美,美生三子,文播,文海,文析,播生立修任永平知政。生子重三,重三生子誠四,四生子三長曰念一,次曰念二,又曰念三。念一宋熙寧二年徙福建上杭荔竹坪居。其子孫能讀書衣冠文物之家族眾甚大其族皆著其詳,念二為永豐之祖,念三為萬安之祖也。兄弟分為三族吾觀賴氏不止萬計子孫繁衍衣冠濟濟弦誦洋洋,兄弟自相師友攀蟾宮基軟仕代有其人矣賴氏之族經唐五代之亂譜牒散漫不可複詳世次益遠族遠者優之因請序其譜庶子孫昭穆有序尊卑有別秩秩而不紊矣自國至亮二十餘世而為外譜世傳悠久曆數百年而賴氏之傳代未艾也於戲木本有枝,枝蕃而葉茂水本有源,源深而流長,豈有為人祖,為人父,為人子,為人孫者,不思其本源哉,服固有時而窮其親親長長之義,則無時而盡,賴氏之子孫逮見俞暢而俞富俞久而俞盛,宗法有關綿遠於悠久也哉。
宋熙寧二年賜進士翰林院忠簡公學士胡銓拜撰




賴氏世家族譜序
宋幹興四年賜奉柳州點軍元帥賴子達相國之孫也丞相卒葬萬壽寺前戌山辰向子孫因家焉今其後九世孫明善明亮兄弟寶藏誥敕子幸觀之誥詞溫雅忠厚惻怛猶有祖宗之遺風蓋進退大臣以禮而慎終追遠之道,猶是以樂勸人心,宋紹興元帥制敕京中惟明善兄弟能之豈徒以是其後人抑後世有考征於文獻世家者豈無取於斯興然則拱璧大鼎不足重也。
大明洪武已卯科翰林院學士兼左春坊大學士國史總裁解縉頓首拜書


賴氏曆代仕宦世系紀
稽賴氏出於黃帝二十一代周朝武王賜封賴國潁王封於賴國居於潁川值周末戰國之亂避秦滅,姬更姓改郡子孫以賴為姓以郡為氏焉自三代以來其為名世也遠矣皎然翹然天下知有賴姓也自秦漢之時裂而複渙其間四布而不可計已傳之唐太宗奏天下譜牒退新門進舊望左膏梁右寒微合一百九十三姓三千九百一家而賴氏居其首稱焉自賴國潁王而下生子惠王惠而下降封為公惠王生子宣公生厲公生平公生桓公生敏公生成公生沖公生章公生穆公生文公生添公至周朝敕封賴國於十三代至於漢朝賴先公輔佐西漢既位官任交趾府太守仕至大司馬生子仙芝仕漢建始而年官任金紫銀青光祿大夫加上柱國爵位贈太子少保生一子好古昭帝二年屢召不仕高爵願隱布衣上殿奏事封為秉公隱士生子珠公仕漢桓帝二年征匈奴得功封開國公因忠諫君謫貶 汝州刺史桓帝八年複取回朝仍封開國公重加一爵誥命敕還鄉潁川之達尊生子妙通初任秘書郎升崇政殿大學士加議大夫贈太子太傅生子忠郎公任廣東監察禦史。生子真公,真公生評一郎,評二郎。評一郎公生子深公,深公當東晉即位太祖元年官任貴州知府,升管軍禦史。生子:重一朗,重二郎。重一朗公生子二:功行,功志。功行,當東晉時興寧元年官任虔州府太守,中憲大夫興寧四年間因見虔州松楊山水清秀逐蔔居焉古之桴原即今之安遠縣松楊界也。生子光公字列寶號定風真士,興寧二十三年官任浙東監察議使後複任廣東提刑兩省監察使督理學校,副使祖居活州豐寧人也。時居松楊生二子:莊公字士端,厚公字士謹。莊公生子遇公字臣慶官任江東府知府,松楊之始祖賴國一十四世,始居潁川以至先公又傳一十五代元孫遇上本奏請松楊之始居改為郡也,複蒙晉帝聖恩准奏禦筆親書松楊郡三字是始更郡為松楊也,傳於子孫永世為郡萬古存流,世世不朽也。遇公生子匡字延輔晉安帝十四年,官拜武英殿大學士贈相國爵位至太師茹匡公父子之奉食邑。潁川一郡之糧食也可謂顯矣。生子碩公仕晉末陝州刺史字仲方,因世變亂,居於赤竹,再徙虔州郡之寧都,是為石城後歸松楊。碩公生三子;長鬱公字文化生子定公字大用官任潭州轉運使因家焉遂蔔居之。次徽公字文獻生子展公居於祖住三燦公字文明生七子:長昭字宣著徒石嶺既今會同武村連州是,次得字宣賢三明字宣光徙水西既今宜黃樂安是。四度字宣儀徙桴原既今安遠龍南是,五思字宣繹居五子石既今石城縣禮上裏秋溪同公建昌廣西四川裏岩前,六永字宣行居赤砌湖田橋既今信豐瑞近是,七彥字宣傑元右二年官任揚州別駕大夫因家焉又燦公次子得公字。宣賢生三子長標仕唐禧宗幹符元年官任錦衣衛直殿將軍始自松陽複汀州古路上杭古田生子一官公世襲將軍生子嵪郎公生晃郎公生昉公生撰郎公生大郎公生得一郎公生小標公生四郎公即大標公十四世孫自唐曆五代子孫世襲以至宋朝太祖即位庚申年寓上杭古田宋思唐朝大標公十世之動業仍召四郎公五郎公父子世襲為將軍五郎公生六郎公生子二:長虜寬行十六郎公以大觀三年文拔中任桐廬縣令公自大定三年複徙汀州古路上杭勝運裏湯湖子孫因假焉又録漢朝珠公之後至漢末三國後漢官拜大常卿賴恭公再録得公二子居寧化縣三子樞居清流縣宋紹興八年舉會試戊辰科中會魁進士初任四川成都知府治民禦寇有功屢官史部尚書賴衍恭公以至榮公宋元豐壬子科舉人登第一甲第二名榜眼初授翰林院篡因諫新法擾民違忤執政王安石諷臺諫罷歸賴氏之顯宦文武皆欽再録標公官拜將軍之譜始祖穎川發脈不可忘先祖之名不可無也。後世譜系之說實由於此故世家舊莫不有譜亦莫不逆流而窮其源源流支派要書祖名諱某號生於某年卒於某年葬某年某處某山向生子幾人仕宦某處或在朝或在野注於祖父支名下必要宗譜相傳前後接以敵世系綿遠不斷宗派也而分支者一一而清自古之名皆以以即名稱居於祖者芮郎公住在贛州府贛縣三都松陽達公居贛州府安遠縣桴原通公居贛州府石城縣禮上裏秋溪誠郎公居建昌縣四川裏岩前一郎公居贛州府瑞金縣六郎公七郎公同居贛州府再錄旦臣公宋鹹淳進士德祐元年官任沿江置招憮大使二年有疾棄聀劉夢炎三世締好後夢炎附元力薦於元丞相顏伯顏伯令之拜旦臣公怒目揚眉叱之曰吾賴氏始自周朝曆至大宋屢朝顯宦曆代將相生則忠君愛民歿則配食太廟一部十七史何代無賴氏雖棄聀世受宋朝大恩不幸國亡惟有一死豈肯拜腥膻之爪牙顏伯怒欲殺之夢炎固請得釋安置燕都禮泉觀因問炎曰十七史中賴氏之顯宦果出自一脈夢炎曰古今相傳惟有賴氏為顯宦出仕居官者譽遊揚生封歿贈代有其人厥後正元三年元始勒修曆代國史顏伯為總裁官凡有賴姓仕宦之名其賢最政一槪除之至元十六年曆代史成顏伯召旦臣公謂之曰汝前說十七史中何代無賴氏今全史俱在汝自閱之有耶否耶旦臣公俯首私囑夢炎潛歸修譜然遭兵火之後遺忘甚多其遠在漢唐祖先之仕宦者不能悉記不過修十之五六焉曆代史版又為顏伯所毀無從稽考嗚呼可勝歎哉再錄標公之後十二世孫六郎公之二子朝美公宋朝擢舉因亂不仕生子明佐大元延祐二年登起岩榜五十六人明佐公居其四出仕不閱月而歸行念九郎生三子長顯佑行三十九郎號為孟次顯益行四十郎號為仲三顯行四十一郎號為季兄弟三人分為孟仲季三房世居汀州府上杭縣勝運裏湯湖也而八郎公居贛州府安遠縣九郎公居贛州府會昌縣十郎公十一郎公居贛州府十三郎公居贛州府十四郎公居贛州府十五郎公十六郎公同居汀州府十七郎公十八郎公同居贛州府寧都縣三郎公生子居河南因遷遠不及弟也自周至漢至唐至宋自元至大明賴氏之假聲曷巳於讃揚也永樂八年欽選賴隆乙未科進士奉差點軍屢官史部侍郎告歸修譜存於子孫以見前後皆元動世胄子孫繁衍蟬聯甲第散居遠近不可弟者又非論也苟能有吾祖以逮世祖同一派又能知其一派而究譜之源流則長次尊卑彰明較著矣為人後者可不仰思先人之動業而求以續述之哉可不顧瞻前人之基業而思以不休之哉是為序。
大明永樂已卯科賜進士前士部觀政奉差禮部主事廣西巡按監察禦史莆田方鼎頓首拜書
賴氏家族網站:http://www.laishijiazu.qqqweb.net/

松楊賴氏族譜序
予讀亭池居家譜而知賴氏世德遠乎哉興宗之寶錄濟美之名編世系者等之河圖天球仰德者同於月型範昭然楮上鳴呼非薇亭池君敦本昭世相與協謀乃兄峰則跡獨而息安複垂傳夫牘貨眇義者豐直已矣遑出貲以表先自哆望家者身榮巳矣遑出系以聯本閱茲集若源委若行誼若劫守爛然垂都其美愚於是而知人文之濟濟甲第之雲仍閩汀之首族也益信矣哉。
大明正德十五年丙午八月念日賜進士第經筵講官兼左春坊太子右贊善前翰林院編修莆中生林文俊拜書

賴氏族譜序
嘗謂人之族若一身然身之有脈有一指而氣不貫既隔若異體故居之近者當以情聯居之遠者亦當以氣通賴氏吾永巨族也數傳而後有移居南粵者是一體而隔閩廣欲假予一言以通之予考賴氏世系上古未有也按春秋有賴國漢時有賴先仕漢為交趾太守斯時只有潁川而無松楊惟賴封食邑潁川始以松楊名郡焉既宋紹興間仙芝與東坡同遊羅浮好古以布衣奉事行在皆一時人物領袖然流傳已遠蹤跡難尋而賴氏不肯妄剃附會此逷宣公不受梁公像意也迨至宋末朝美公避亂抵汀曆覽形勝見湯湖山水環聚即家焉以故我永陽居陰宅皆賴氏獨擅其靈而祖功宗德又世修而陰積之曆五傳而懿德公以明經為舉起令宜都九傳而中峰公以甲第受常德長子子自次子子義相繼登科四子子泰為瑞安簿從子子楷領歲貢厥後膺歲薦若南沂知萬州果泉知鄭州榮吾令陽山仁宇令安仁其間為州縣佐府縣教者無慮數十難以枚舉領鄉薦者前癸卯龍泉後癸卯有顯我新丙午有俊甫是超貢者若瑞環若懷子況宮半賴又皆科甲奇器也何彬彬盛哉愚故譬之水也源深者其流也派派脈脈俱清譬之木也根堅者共樹也枝枝朵朵俱榮豈於粵而少異耶吾以知湯湖風龍水之厚兼長樂川獄之盛如雲池翁任教官少峰君現超貢食氣廩者若肖吾醇所沖儒百臺躍雲等濟濟多士列在詳序又視我永曾不讓焉將來所以繼一甲五科之香者不察可知也化叨末眷竊以賴氏有光華幸焉。
萬曆丙午年孟冬月素朔廣西參政眷侍教生沈孟化拜撰

賴氏族譜序
餘閱古載牒有帝王世紀公卿大夫世家如司馬氏所論者及班固範曄所敘述緗帙麗麗類為後世實錄至譜牒之名古未也惟宋眉山老泉氏以尊祖敬宗之心,為合離萃渙之計始創名之耳然寓竊謂老泉公以文章主盟當時耳其子若軾若轍繼其美低今千百禪談文家宗匠燁燁華國者必赤幟三蘇夫三蘇為名士而蘇氏之族由是益有聲於世矣,故蘇氏之有譜也非得三蘇之賢則弗彰譜固以人重哉餘自弱冠講業於樂邑之大都裏維時傾蓋餘者有雲池賴先生與其仲氏春宇聯璧為序英聲緝緝已而雲池之令子遴從儒卒業旋泮至其族諸子侄竊衣缽之遺獲廁儒流者指又可屈也,賴氏人文不稱盛哉今者雲池先生業已延試蒙擢。
 聖天子姑賞之邑博士屢獎之而欲有以竟其抱也則華國之器售益矧其弟若子又將駸駸乎相續而益顯者賴氏之家聲其大振乎。會茲歲仍賓於大都西席而春宇及其侄遴時時過餘鼓掌劇論間談及修譜事而囑餘敘餘自揣於文弗嫻也奚以敘獨計族非以譜重而譜實以人,重若賴氏父子兄弟彬彬文學之賢一時並耀則有光於譜牒良多,賴之譜庶幾蘇乎此則餘一言之贈也若夫列世次之疏戚別支派之昭穆所為離而合渙而萃俾子孫人人鹹興尊祖敬宗,之思者則修譜者自能詳之奚俟餘頰舌喃喃焉於是乎敘
 萬曆戊戌歲孟冬月朔旦饒邑癢生通家侍教生李日芳拜撰
譜例:譜者傳信之書不得冒誣以誑其祖若先世莫知其詳仿蘇老泉譜法以所知者為始。
譜圖仿歐陽子五世異帙者法五服之義再提而成九世者法九族之義也且立世之後又各為五世之小宗而屬焉又以見上繼一世為元孫下系九世為高祖也。


書譜法例
一祖父有功社稷澤及生民者卒則求當代立言君子志銘錄之於譜以垂不朽。
一祖父恬退不仕隱跡丘園者其文學懿行可以啟迪後人者則求名公作傳或墓碣之類以表揚之。
一嫡母無子卒繼母無子卒皆書庶母不書有子女及有賢行者書之。
一婦人賢德徽行及孀居守貞節可稱道者為之表揚。
一男子出家為僧道者不書惡其不世也。
一妹子未許聘納采者雖笄亦不書。
一立例之法世次不備而失諱字行者實不敢妄加補著所以傳信也書官諱屢曆生卒者詳始終也書行次者辯昭穆也書配子女嫁娶者重婚姻也書妾媵之子者明嫡庶也書性行者昭先德也書,詳略者不敢誣也書,葬及坐向者詳先瑩也書世像者表形容也女子不書,生卒者婦人同於夫家也書誥敕者載恩寵也書贐送詩文諗交遊也書世家舊事者重先人格言正行也,凡此皆竊前聖之法而損益之。
一斯之作天敘民彝煥乎攸寓且為傳家之典章告我後人珠而藏之非如金石之器或即失之而後可以複德也,數世之後有同此心以尊祖敬宗者務求立言君子序其前後多為謄錄分給個房收閱,徜有不虞之變或此失而彼得庶無遺失之患也,龍門子曰三世不修譜牒者既為不孝君子當慎焉可也,吾宗子孫慎之毋忽。
一世系之編所以重宗之也,縱支不明則後世不知其本源矣。因作譜以繼世系以辯宗支正系而先書者為宗祖旁系而後書者,為支祖由本而幹由幹而枝有枝而葉則縱之以明世次以序庶族屬可得而孝矣此圖以所知者為始則仿之蘇侖泉曆五世而一提則法之歐陽文忠公也。
賴氏受姓源流考
賴氏黃帝之後姓公孫名軒轅,生於軒轅之邱因名(今河南開封府鄭縣)有熊國之君,之子也(有熊地名在河南新定)國於有熊故號氏長於姬水故又以姬為姓是時炎帝,神農世衰諸侯相侵伐,於是軒轅習用幹戈以征不享諸侯鹹歸軒轅逐為天子,是為黃帝在位百年壽登百一十歲,娶西陵氏之女曰嫘祖為元妃生子元器,元器名摯姓巳立為天子號為少昊,金天氏能修昊天之法故曰少昊以金德王天下逐號金天氏。軒轅之世降居江水邑於窮桑之地故號窮桑氏(窮桑即今兗州府魯城北是也)國於青陽之地因號青陽氏,都於曲阜(即今山東曲阜縣是)在位八十四年壽一百歲,崩葬於兗州曲阜雲陽山故後又曰陽雲氏生子蟜極,蟜極生子嚳嚳名俊姬祖,曰少昊父月蟜極年十五佐專頊受封於辛年三十以木德王天下以其肇基於辛故,號為辛氏都於昊(即今河南偃師是也)在位七十年壽一百五歲崩葬頓邱(即今大名府清風縣)娶有邰氏女曰薑媛為元妃生子稷名棄舉為農師有功封於邰(即今陝西西安府幹州)城(西南武功縣是)號曰後稷別姓姬氏生子不窟,不窟生子鞠,鞠生子公劉公劉生子節慶節都於幽慶節生子皇僕生子差弗弗生子毀喻生子公非公非生子高圉高圉生亞圉亞圉生公叔祖公叔祖生古公亶父娶太薑熏鬻戒狄攻之遂去彬度漆沮窬梁山止於岐山之下生子季曆娶太任生子昌是為西伯文王受命九年娶似氏壽九十七歲薨子發立伐紂而有天下為武王,於是封弟潁王於賴國故後子孫以國為氏以賴為姓焉居潁川一郡活州豐寧惠王自軒轅至賴國潁王凡二十世。
萬姓統譜賴姓征音
十宜
一宜孝順父母 二宜尊敬祖宗
三宜兄友弟恭 四宜夫義婦順
五宜和睦鄰裏 六宜厚待親朋
七宜作養人材 八宜早完國課
九宜點奢崇儉 十宜重義輕財
十戒
一戒怨天咒地 二戒玷祖辱宗
三戒逼寡淩孤 四戒勾私滅祭
五戒窩匪誘賭 六戒酗酒貪淫
七戒鼠竊狗偷 八戒幹倫犯律
九戒逞凶打架 十戒遊手好閑
世系譜
蓋聞宗支莫屬幾如餓陌路之人世系不明誰識本根之庇聯親蔬於一氣按牒堪稽匯昭穆以同編披圖可索以彰源本用咱覘箕裘譜世系。
潁川郡活州豐寧派
賴氏續修族譜序

 今夫木本乎根水本乎源人生本乎祖是故朝廷有宗廟庶民有祖塚其事雖殊其理則一地至重典至钜也塑覺我族本黃帝姓公孫軒轅之苗裔也至周文王十三子屈指二十代武王封弟潁王於賴國以國為姓是賴國為一世祖可知矣曆周秦漢唐普宋元明清諸朝譜內尊卑有別昭昭可見昭穆有序班班可考且讀曆來名賢之撰序其間封潁川賜松陽明若觀火為文臣為武將為仁人義士亦暸若指掌是從潁王流傳至良廣公已經六十世然尊祖敬宗之心既表而承先啟之義愈明因思良廣公系廣東省嘉應州長樂縣赤水村人氏生子斯長子斯聚族於斯殯葬於斯沒後有子七人皆離故都而播遷川省我欽麟公以為兒在西爺在東墳瑩何人看守何人拜掃不禁潛焉出涕時值乾隆三十餘年間命其子晟公費盡心血關山越水不憚跋涉之勞越國過都時披星月之苦將良廣公劉太君並祖妣江二人金玉之行骸由東粵而移於西蜀合葬南乾灘子同生同穴所謂生順則死安矣今夕曆年所塜墓難免於踐踏我等觸目興悲前人既己善作後人烏可不善述乎於斯時也良公之後嗣約略數百人稱其家貲之有無取其財利之多寡集腋成裘以作培補瑩墳樹立墓碑之用功告竣而後將見牛眠馬鬣之吉地永垂夫千秋龍章風姿之吉人遂相傳於夫艾是祖孫聯為一體而福祚自綿遠而悠永世世子孫宜永奉蒸嘗焉可。
 鹹豐三年癸醜桃月朔六日十四世孫賴洪鈞即仁凖謹書
賴氏受姓源流衍慶全圖
一 世:始祖賴國潁王(文王第十三子)妣李氏夫人 生子惠王
二 世:惠王 妣薑氏夫人 生子宣王
三 世:宣王 妣陳氏夫人 生曆公
四 世:曆公 妣熊氏夫人 生平公
五 世:平公 妣熊繹女 葬潁川西山上潭土人立,廟祀之為平王祠
生桓公
六 世:桓公 妣商氏 合葬豐邑後灑牆下 生敏
七 世:敏公 封敏侯 妣鐘氏 葬豐邑東山 生成公
八 世:成公 周封賴成侯 妣楊氏 葬洞陽山 生沖公
九 世:沖公 妣彭氏 葬活口 生章公
十 世:章公 封章由伯加贈潁川郡伯王世襲章王妣荊田 生穆公
十一世:穆公 仕秦為力士娶周為附馬 葬小子岩 生文公
十二世:文公 仕秦為文正侯 妣趙氏 合葬池田 生添公
十三世:添公 仕西漢為都尉 妣呂氏 葬梨田口山 生先公
十四世:先公 西漢舉文學孝兼奉儀郎複升交趾府太守至大司馬中丞
交趾立有忠王廟 妣李氏夫人 葬豐寧山風吹海螺形
生仙芝公

周朝姬姓武王賜姓賴國一十四世至先公居潁川郡發派

十五世:仙芝公 西漢成帝時任金紫銀青光祿大夫加上柱國爵一品贈
太子太師 妣尹氏 葬田東王芝山口黃龍戲瓜形
生好古公
十六世:好古公 東晉時屢召不仕願隱布衣奏 事行在上曰賴好古奏
反賊事 頗有理封秉公隱士 葬銀川美女先羞形
妣黃氏生珠公
十七世:珠公 東漢桓帝以功封開國公因忠諫君貶汝州刺史八年複
命仍封開國公奉敕告命還鄉居潁川世襲官爵
妣王夫人 葬太子閱下朝天師形 生妙通公
十八世:妙通公 桓帝永壽時舉才能二年官任秘書郎拜崇政太閣學士
嘉議大夫贈太子太師 妣鄭氏 合葬大田市口金鰍下
海形 生忠郎公
十九世:忠郎公 西漢初官兩朝學待講因諫貶廣東東西兩道監察禦史
巡按兩省 妣張氏 葬藍田司口犀牛下灘形生真郎公
二十世:真郎公 行真二府君以官生不仕 妣楊夫人 葬源口將軍比劍
形 生二子:評一郎公 評二郎公
二十一世:評一郎公 西晉太祖泰始元年任高鄧州知府至奉直大夫
合葬水口仙人合掌形 生深公
二十二世:深公 東晉建武元年初任貴州府知府升領西道管軍禦史
監察 妣張夫人 葬祈田山二仙傳道形 生子:
重一郎公 重二郎公
二十三世:重一郎公 妣何氏 葬大田山口象鼻形 生二子:功行公
功志公
二十四世:功行公 妣湯氏 葬龜形 生忠誠公 (功志公生惠行公)
二十五世:忠誠公 東晉時任虔州府因見虔州山水之秀遂蔔居
妣吳氏 合葬桴原吳另吐珠形 生光公
二十六世:光公 字列寶號定風直士 東晉人浙江道監察禦史複任廣
東監察使兩任提刑督理學校副使因家焉移居活州
豐寧 妣黃氏 葬楊山 生二子:壯公 厚公
二十七世:壯公 字士端 始居虔州府虔化縣松楊之地即寧都 妣陳氏
合葬湖溪即今東浪湖溪水自西 生子遇公
(厚公字士謹)
二十八世:改松楊郡 遇公字臣慶 東晉安帝隆安二年以文學舉試初
郎中,升江東府知府中順大夫奏請改松楊之居為郡,帝
恩准奏禦,筆親書松楊郡三字為萬世子孫郡
妣邱氏,謝氏,王氏 合葬虔化太平鄉西坑蓮花出水形
生子匡公
二十九世:匡公字廷輔 東晉安帝十四年舉文學博士官拜武英殿大學
士贈相國加太子 太師父子食邑潁川 妣謝氏,鐘氏
合葬松楊上明月落江形 生子碩公
三十世:碩公字仲方 東晉末官生因變亂居赤竹複徙虔州虔化縣古號
松楊 妣曾氏 葬公館雄雞過崗形 生三子:鬱 徽 燦
三十一世:燦公字文明 妣邱氏 葬東山壩過岡獅形 生七子:昭公,
得公,明公,度公,思公,永公,彥公
三十二世:昭公字宣著 妣曾氏 葬官山徙居石嶺今會同武村蓮州
生子桂公
三十二世: 極公得公子 自松陽徙汀州府寧化縣會同裏石牛村 
        妣邱氏 葬後坊山 生二官
三十二世:明公字宣光 自松楊徙水西即今撫州府宜黃樂安二縣
妣官氏 生子松公
三十二世:度公字宣儀 自松楊徙桴原即今安遠龍南二縣 妣謝氏
生子奉公
三十二世:思公字宣繹 自松楊徙五子石改為石城縣禮上裏秋溪
妣黃氏 葬秋溪溪下山虎形
三十二世:永公字宣恒 自松楊徙赤坑湖田橋即今信豐瑞金縣
妣藍氏,楊氏 生三子; 播公 揚公 抑公
三十二世:彥公字宣傑 以文發貢任揚州府別駕大夫因家焉
妣李氏 葬元壇廟前 生子棟公
以上第二十四世,二十五世,三十二世與賴氏泰重祖十七孫世喜公抄寫有出入,故賴氏泰重祖二十三世孫慶兵修改了部分。
後房各序
松陽郡虔州府虔化縣派
三十一世:鬱公字文華碩公子 妣黃氏合葬相山口金獅子形生積,定
三十二世:昭公字宣著 妣曾氏 葬官山徙居石嶺今會同武村蓮州是 
     生桂公
三十二世:積公,生述 定公字大用 官任潭州轉運使因家焉 妣楊            氏,合葬裏山 止
三十二世:得公字宣賢 仕唐為都督大尉 妣李氏 合葬松口飛鳳過        
      山形 生子:標 極 樞
三十三世:標公 唐禧宗乾符二年官任直殿將軍居上杭古田 妣藍夫 
      人 葬上杭彝百埔左蜈公出土形 生子一官
三十三世:述公 生子用
三十三世:樞公得公子 自松陽徙汀州府清流縣黃家地 妣李氏 
      合葬上溪口 生天球
三十三世:桂公 妣劉氏 葬土塘 生一郎
三十三世:松公 妣羅氏 止
三十三世:二官公 生子岌
三十四世:一官公 唐昭宗龍紀元年為直殿將軍 妣黃氏 合葬沙口
      眠犬形 生嵩朗
三十四世:用公 生顯公
三十四世:天球公 仕唐官任翰林院 妣江氏 生沭公
三十四世:一郎公 妣邱氏 葬院子前 生二郎
三十四世:岌公 生子:九官 十官
三十五世:嵩朗公 唐龍紀二年為直殿將軍 妣何夫人 葬古坪 
      生晃朗
三十五世:顯公 徽公字文猷碩公子 妣李氏葬羊口 生辰公居祖住
三十五世:二郎公 妣溫氏 葬蓮花山 生八官
三十五世:九官公 岌公派 仕唐為翰林院學士 妣王氏 葬白眉山
      生顯公
三十五世:沭公 仕唐貢生 妣趙氏 合葬山下 止
三十五世:十官公 任仙水縣令 妣張氏 葬小池口 生碩
三十五世:顯公 仕唐為立殿將軍 妣申氏 葬蓮花山口 生四郎
三十六世:晃朗公 唐時為立殿將軍居上杭古田 妣邰夫人 葬坪埔
      山蛇形 生昉公
三十六世:二郎公派 八官公 居虔州虔化縣松陽 妣王氏 葬心田
      生顗
三十六世:四郎公 妣汪氏 葬範田口 生五郎 
三十六世:碩公 妣吳氏 生九郎
三十七世:昉公 行五郎唐時為錦衣衛世 襲將軍 妣羅夫人 葬吊
      形 生巽郎公

虞州虞化縣松陽派
三十七世:顗公 仕唐為戶部郎中升大理大卿 妣何氏 葬十二都大
      湖仙鶴上山形 生三郎
三十七世:五郎公 妣呂氏 葬洋坑 生十三郎
三十七世:九郎公 妣王氏 葬大田獅子抱繡球形 生小郎
三十八世:小郎公 為祖山巡檢 妣吳氏 生得二郎
三十八世:十三郎公 妣熊氏 葬佘頭 生二子:慶一 慶二
三十八世:三郎公 本府貢生 妣王氏 葬花山口蓮花形 生四郎
三十八世:昉公派 巽郎公 世襲將軍 妣黃氏 合葬彝石埔虎形 
      生大郎
三十九世:得二郎公 妣範氏 合葬山口 生慶一郎
三十九世:四郎公 庠生 妣江氏 合葬草山 生十二郎
三十九世:大郎公 世襲將軍 妣李氏 葬古田水口山蛇形 
      生得一郎
四十世 :十二郎公 妣範氏 葬坊山犀牛下灘形 生大一郎 止
四十世 :得一郎公 生唐天成元年 世襲將軍 妣黃氏,吳氏
      葬大鬥古坪虎形 生小標公
四十一世:十二郎派 大一郎公 妣李氏 合葬東山口眠犬形 生韜
四十一世:汀州府上杭縣古田派 小標郎公 妣黎氏 仕宋為錦衣衛
      衙將軍又名即小故曰小標唐朝大標公九世孫也 葬古
      田頂雙鳳朝陽形亦作雙鵝過江形 生四郎
四十二世:四郎公諱山昆 仕宋為錦衣衛直殿將軍自宋太祖庚申流寓
      上杭縣古田 葬彝石埔金鵝抱蛋形 妣黎氏,郭氏,
      林氏 葬村頭雙鶴過江形 生五郎
四十二世:韜公行二郎 江南祖唐末任河南巡撫 妣王氏 合葬界
      山象鼻形 生紹興

四十三世:紹興公 仕宋為大傑寺署丞 妣楊氏 葬黃田
      生:志星,家成
四十三世:五郎公號九龍公 仕宋為守殿將軍軍籍因忠宋不助大元削
      除世襲 葬平埔金釵插壁形 妣羅氏 葬黃佘金鵝抱
      蛋形 生九子:六郎,七郎,八郎,九郎,十郎,
      十一郎,十二郎,十三郎,十四郎
十八郎派即虞寬公派
四十四世:八郎公 居汀州府清流縣明溪 
     九郎公 居上塘
     十郎公 居贛州府會昌縣
四十四世:志星公 妣王氏 
四十四世:六郎公 妣溫氏,呂氏 合葬溫公坑蛇形 生二子:
      虞寬,朝美
四十四世:家成公廩生 妣吳氏 葬田口 生一郎
四十四世:七郎公 妣黎氏 合葬黃佘古村以墳石結路為界居古田
      生世美
四十五世:世美公行二十四郎 妣邵氏 葬村頭 生誠郎
四十五世:一郎公 妣伍氏 葬楊田口 生芮郎
四十五世:虞寬公行十八郎 大觀元年官任桐廬知縣 葬吊鐘岌
      妣江氏,呂氏 葬武藝坪 葬虎山內生山虎形 生
      達,通郎 止
四十五世:合後四十六世明佐公派 朝美公行十二郎 汀州府庠生唐
      時自上杭古田複徙永定古名田裏洞陽湖 葬武平東山
      口文曲朝天形今湯湖吊鐘嶺合葬鬥古坪 妣馬氏,江氏
      生子明佐公
贛州府贛縣寧都界首二都松陽派
四十六世:達郎公 居贛州府安遠縣桴原古五虎岡 妣何氏 葬小田
      山 生季卿
四十六世:建昌廣西四川裏岩前派 誠郎公 江南平洲水西駟四川裏
      岩前居住移改建昌府廣昌縣 妣唐氏葬烏田 生和卿 
四十六世:一郎公派 芮郎公 居贛州府寧都松陽古虔州化縣松陽郡
      妣曾氏 葬五塘山口 生毓卿 
汀州府永定縣勝運裏洞湖派(今日湯湖)明成化庚子始折上杭為永定
四十六世:明佐公行念九郎 生宋保祐五年甲辰九月初二日亥元延祐
      元年登起岩榜五十六人公居其四出任不閱月而歸 葬
      鬥古坪妣蕭氏 生三子:顯佑,顯益,顯吉 號為孟仲
      季三房世居湯湖   
四十七世:顯益公行四十郎 元初庠生 妣溫氏 合葬蛇頭山蛇形
      生四子:千三郎,千五郎,千六郎,萬二郎
四十七世:毓卿公 葬大坪鄉湖田 生萬盛
四十七世:和卿公 妣唐氏 葬艮田山 生萬四郎
四十七世:季卿公 生宋末 妣李氏 合葬天仙山眠犬形 生萬聚
四十七世:顯吉公 妣陳氏 徙居樂和寨大都約等處 生子:千八郎,
      天祿,萬二郎
四十八世:天祿公 妣陳氏 生七子:有富,有爵,有慶,有廣,
      有仁,有祿,有貴
四十八世:萬二郎公 妣林氏 生文慰
四十八世:千六郎公 妣張氏 生文興
四十八世:萬聚公貢生 庚子舉人中會試第二十七名進士延試三科
      妣大村尹氏 葬東溪山 生添鳳
四十八世:萬四郎公 妣廖氏 葬大田 生四十一郎
四十八世:萬盛公 仕元為兵部主事點兵給事卒京都 妣吳氏 葬
      半埂上山鳳凰展翅 生添祥
四十九世:有廣公 誥法廣 妣邱氏 生法勝
四十九世:添祥公字裳壬 任洪州軍 妣李氏 合葬清溪塘 生仕昌
四十九世:四十一郎公 仕元為工部給事中卒北京 妣嶽氏,阮氏
      黃氏 葬艮田峽金魚出水形 生六三郎
四十九世:添鳳公 生元末 妣鐘氏 葬五裏山 生仕明
四十九世:文慰公 妣張氏 生德祺
四十九世:文興公 妣劉氏 生德祥
五十世 :法勝公 妣張氏 生必通
五十世 :德祥公 妣馬氏 長樂始祖
五十世 :德祺公 妣馬氏 生道宏,道明
五十世 :仕明公 妣何氏 葬湖口 止
五十世 :六三郎公 妣洪水曾氏 合葬梧桐坑 生子三 止
五十世 :仕昌公諱隆 明永樂乙未第七名進士奉命點軍告歸修譜
      妣高氏 合葬大龍池
五十一世:道明公 妣周氏 生欽
五十一世:必通公 妣曾氏 生子:文興,子賢,文聰
五十一世:德祺公派 道宏公 妣範氏 生欽若
五十二世:欽若公 妣江氏 生家駒
五十二世:欽公 妣王氏 生鴻
五十二世:子賢公 妣陳氏 生六子:秉遴,秉琳,秉瑗,秉瑞,
      秉珍,秉珠
五十三世:秉瑞公 妣羅氏 生欽
五十三世:家駒公 妣陳氏 生瑞圖
五十四世:瑞圖公 妣錢氏 生貴
五十四世:欽公 誥法欽 妣楊氏 何氏 生必元 公葬雙頭約興
      將大面嶺
五十五世:必瑗公誥千一郎 妣藍妙玉 生六子:邦道(止) 邦玉,
      邦金,邦德(此房居江西上泉),邦和(止),邦寧 
      公葬雙頭約林湖陳領頂
五十五世:貴公 妣李氏 生福全
五十六世:福全公 妣沈氏 生五子:水德,火德,木德,金德,
      土德
五十六世:邦玉公 誥公二郎 妣黃氏 羅氏 生子:滄,潓,沂
五十七世:土德公 人呼賴伯公移居江西會昌灌口 妣徐六娘
      生承宗
五十七世:沂公 法誥念一郎 妣徐妙大娘 生登龍
五十八世:登龍公 誥法勝 妣何氏妃 生運登,運新
五十八世:承宗公 妣何氏 生十郎
五十九世:運新公號永彩誥運二郎 妣鐘妙二郎 生三子:元廣,
      雲廣,良廣
五十九世:十郎公 為廣東程鄉朱薄陞太府人稱為彌陀公 葬青草
      埔 妣熊氏 生九子:念一,念二,念三,念四,年五,
      念六,念七,念八,念九
五十九世十郎公妣熊氏生九子
六十世 :念一郎公
六十世 :念二郎公 妣顏氏生聞達葬平遠縣後移開鎮平縣石寨坡角
六十世 :念三郎公 
六十世 :念四郎公 妣羅氏 生千十郎居武平象洞侯屋山 葬桴原
      頭 妣葬東方寨大頂坪
六十世 :念五郎公
六十世 :念六郎公 六十二世千十郎生子正八郎公 葬龍山嶂人形
      妣葬侯屋山
六十世 :念七郎公 龜形居侯屋山立有宗祠遺上下堂正屋三 左畔
      橫屋三間左砂
六十世 :念八郎公 菜地屋後山林嶺土並及澄源頭宗祠門前塘一俱
      三股均分
六十世 :念九郎
六十世 :元廣公 運新公長子 妣陳氏生四子:祥麟妣鐘氏生二
      子:榮先,壽先。瑞麟妣鐘氏生二子:振先,揚先。
      俊麟妣劉氏生三子:英先,慶先,超先。堸麟妣顏氏
      生子:斌先,孚先。
六十世 :雲廣公 運新公次子 妣史氏 何氏 生六子 秀麟妣
      羅氏、林氏生子:傑材,彬材。玉麟妣藍氏生子:欒材,
      育材,越材。昌麟:妣鐘氏、劉氏生子:集材,深材。
      煥麟妣胡氏生子連材。鳳麟妣劉氏生子英材。凰麟妣
      藍氏。
六十世 :良廣公 號譽千誥萬三郎 運新公三子 妣劉妙三娘 
      合葬四川敘州府南溪縣乾灘子坎上大墳壩山向壬山丙
      立有碑碑額西蜀始祖四字 生七子:兆麟妣呂氏生五子
      文麟妣張氏生三子。茂麟妣鐘氏生二子。毓麟妣劉氏生
      三子。聖麟妣鐘氏生二子。欽麟妣江氏生五子。美麟妣
      劉氏生四子。
大清鹹豐三年季冬月孫仁湘上見祖墓成坵墟下見宗枝多紊亂特請合族仁義、仁科、仁安、仁有、仁富、仁亮、仁濟、仁翰、仁治、仁漨侄進忠馥忠錫忠輔忠同修墓譜 

六十一世:七房分序 良廣公長子 兆麟公生於康熙癸亥年九月初七
      日亥時,在廣東省嘉應州(今梅縣)長樂縣(五華縣)
      雙頭約赤水村生長人氏。歿於雍正乙卯在長寧縣蔡家山
      住宅身故葬長寧縣二鬥岩獨墳嘴酉山卯向 妣呂氏
      葬田場壩大村頭碾子山亥山巳向(雞婆山) 生五子
      :長炳妣張氏、次偉妣鐘氏、三煥妣何氏、魏氏
      四煌妣鐘氏、五鼎妣曾氏
六十一世:良廣公次子 文麟公 妣張氏 生三子:陞公妣葉氏生
      。星公妣陳氏。軫公妣餘氏生:佳旺、佳隆、佳興、
      佳秀、熾榮、佳集、佳選、佳舉、佳振
六十一世:良廣公三子 茂麟公 妣鐘氏生經(何氏生佳昌)、綸   
六十一世:良廣公四子 毓麟公 妣劉氏生拔(黃氏生佳揚)、俊
六十一世:良廣公五子 聖麟公 葬大渡口蛇蠻城 妣鐘氏葬陽春
      壩土洪垇 生四子:襄(鄧氏)、贊(劉氏)、敏(鄧氏) 
      、惠(賀氏)
六十一世:良廣公六子 欽麟公生於康熙巳卯年十一月十七日寅時 
      葬南邑地名伏溪口苟舌壩內 妣江氏 生於康熙庚辰
      年正月二十二日辰時 葬長邑下場大村頭琵琶田 生
      五子:高、尚、晟、寧、燕
六十一世:美麟公 良廣公七子 妣劉氏 生子:魁(卓氏生子:
      佳錫、佳鈞、佳賜、佳銘)。庸(萬氏)
六十二世:欽麟長子 高公 妣李氏 佳聰妣範氏生子仁海。生子
      佳慧、佳智(葉氏生仁洪)、佳文(黃氏生仁沛、仁濱、
      仁河)、佳壽(鐘氏生仁翰、仁清、仁倫)
六十二世:欽麟次子 尚公 妣劉氏 生子佳理李氏生六子;仁濟
      紳葉氏生仁綱、仁賓、仁元、仁朝、建賀氏,達李氏,
      發鄒氏生仁逢、仁溱、仁烈,超鄒氏生仁化、仁交,舉
      李氏生四子 仁信。
六十二世;晟公 欽麟三子 生於大清雍正十而年甲寅九月初九日午
      時廣東省嘉州長樂縣赤水村人氏 葬嘉州長邑下長鄉
      餘家灣三溪口 妣賀氏 妣生大清乾隆吳辰年九月初
      三日子時 葬長寧縣五寧鄉三江口癸山丁向 景曹氏
      生仁沾 朝楊氏生仁治、仁注 宣李氏生仁豈、仁湘
      延鄧氏生仁湛
六十二世:寧公 欽麟公四子 妣熊氏 清李氏生仁淮、仁河、仁梁
     、仁濟、仁潮 道李氏生仁澤、仁浦、仁襄、仁淑、仁潭
     進彭氏生仁洋、仁燦
六十二世:燕公 欽麟公五子 妣鐘氏 生佳通
六十二世:聖麟公長子 襄公妣鄧氏 生子佳玉
六十二世:聖麟公次子 贊公妣劉氏 生子佳琰 
六十二世:聖麟公三子 敏公妣鄧氏 長子佳瑚妣黃氏生:仁安、
      仁懷、仁超。次佳璉妣曾氏生:仁山、仁心、仁秉、
      仁理、仁壽、仁福、仁善。三子佳旺妣黃氏生:仁書
      、仁涥。四子佳富捂子:仁德。五子佳瑢妣傅氏生子:
      仁量。六子佳瓏妣葉氏生子仁潤。七子佳瑞妣李氏生
      子:仁清、仁佐、仁興、仁陞
六十二世:聖麟公四子 惠公 妣賀氏 生子:佳延    
六十二世:炳公 字達遠兆麟公長子 妣張氏生四子:佳明(唐氏生
      仁寬)、佳顯(止)、佳章、佳亮
六十二世:偉公 字通遠兆麟公次子 妣鐘氏 佳純黃氏生仁和、仁     度仁義 生三子佳著黃氏生仁立、仁佐、仁輔 佳謨張氏
     生仁聞、仁聲、仁元、仁光
六十二世:煥公 字道遠兆麟公三子 妣何、魏氏生六子:佳芳妣繆
     氏生仁信、仁傑。佳榮妣佐氏生仁華、仁密、仁富、仁生
     仁龍、仁良。佳鵠妣吳氏生仁德、仁從、仁聰、仁松、仁
     柏、仁進、仁袍、仁盛。佳鵕妣陳氏生仁寶、仁魁、仁安 
     仁全、仁發。佳鶴妣楊氏、李氏生仁科、仁有、仁朝。 
     佳鴻妣曾氏生仁福、仁祿、仁壽、仁喜。 
六十二世:鼎公 字迪遠兆麟公五子 妣曾氏生四子 佳鵬妣薛氏生
     仁賢、仁貴、仁建。佳鳳妣何氏止。佳雁妣黃氏生仁浦、
     仁浩、仁漢、仁汪、仁洪、仁漣。佳鸞妣陳氏生仁昂、
     仁昂、仁常、仁凖、仁周。
六十二世:煌公 字逵遠兆麟公四子 妣鐘氏 生七子:佳貞妣鄧氏
     生仁剛、仁毅、仁和。佳謀止。佳詒妣萬氏生仁發。佳訓
     妣李氏。佳猷妣陳氏。佳詳妣陳氏。佳瑞
六十三世:佳延公 生子:仁富
六十三世:佳琰公 生子:仁亮、仁貴、仁才   
六十三世:正八郎公 妣李氏 生三子:忠,友信,明
六十四世:世友忠公 妣李氏 生志達 考妣合葬寨嶺背月形
賴氏受姓源流衍慶全圖整理由穎川賴氏復興祖二十四世孫慶兵
      賴氏續修族譜序
 且人之有祖猶水木之有源,本而不可忘者也然有遠祖焉有近宗,焉夫遠祖固不可忘而近宗亦不可沒,使不有譜以慿之則欲其引之勿替也得乎吾族之有譜流傳已久奈各房不能盡執甚至丁年以及皓首未獲一見者有之歲時燕會談及世系鮮知其由用是隱優爰是不憚筆墨之勞承先代之纘成為後人之繼述錄將數本而為首仁義,仁科,仁翰,仁安,仁有,仁富,仁亮,仁濟,仁逢,仁湘,課期近翰監工輔忠錫忠馥忠等以榮碑告竣志譜將興命予錄譜刊刻以傳後世是予錄譜之志未遂複得諸兄弟子侄之舉而暢其懷何其幸也,即遵老譜舊規一一錄修以至良廣公特思良廣公為賴氏蜀中始祖子孫繁衍宜急續一小志為後世子孫之據故複從。
良廣公起派
兆麟公 文麟公 茂麟公 毓麟公 聖麟公 欽麟公 
美麟公七祖分序遞傳以至佳仁忠先後不紊尊卑有別嗣後再傳恐難一轍又將字輩集句載入譜內。照派更名毫無錯亂,若代遠年湮有同心者複起而序之俾遠祖之相繼而不忘近宗之流傳。以不沒是又吾之厚望也夫。
鹹豐六年丙辰歲小陽月吉旦書譜孫賴仁治敬錄
今將字輩集句列左後之更名宜昭此式慎勿另改以紊 派序可也
 佳仁中鳳祥  文華景普昌  賢名元士盛  行善信安康
賴氏重修譜序
賴氏自穎川郡一宗以封國為氏分派曆漢唐宋明代有哲人其他支散處莫詳吾族世居東粵之嘉應州長樂縣相傳逮我高祖諱良廣已屆數十世然未得宗譜而詳考焉歉甚但聞公慷慨謹厚 高祖妣劉孺人溫公淑慎生 曾祖長兆麟 次文麟 三茂麟 四毓麟 五聖麟 六欽麟 七美麟同胞七人 公與孺人辭世 欽麟公弟兄悉由東粵而徙西蜀有家據此土者移居他地者乾隆中年 欽麟公每念天各一涯親恩罔報嘗太息日木失其本水迷其源良可慨哉時祖諱 晟公聞言奮起銳身獨任自辨貲斧欣然就道三返故土省先人之廬墓備越關山不辭跋涉肩負 良廣公劉孺人暨祖妣江氏筋骸來蜀蔔葬於南邑乾灘子俾此間世子孫歲祀無虛追遠有自得以奉良廣公為蜀中始祖迄今佑啟後人生息蕃昌 傳又八九世者是皆我 欽麟公之能溯本源諱 晟公之克承厥也特是墳瑩漸圯碑志未鐫而且譜敘未曾修理若再年代益遠支派益繁必有數典而忘其祖邂逅而失其親者不急儀圖可乎愛集族中共勷斯舉務期踴躍從事次第力行力 使墓道重新譜圖昭著將見宗系無紊上可以察本源世次不差下可以敦孝友是則合族之所意願而深幸也夫是為引大清鹹豐三年季冬月孫仁湘敬錄
        重續族譜序 
嘗謂家之有譜猶國之有史也國無史則不知興衰治亂之由家無譜則不知世系源流之故其體雖殊而其為用則一然人第知譜為聯族之編而不知實為睦族之券原非徒以序昭穆辨宗支已也必將由近及遠自親及疏俾一派淵源如周身之血脈相通痛癢相關上以體祖宗慈愛之心下以示子孫率由之准其典顧不钜哉其在書日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其在禮日尊祖故敬宗故收族周禮大宗伯以飲食之禮親宗族小宗伯以三族之別判親疏其他經籍昭垂指不勝屈未有不以睦族為重者也幸乎吾族有譜由來已久前鹹幸六年為首十餘人雖經續刻印行又五餘年於茲矣至今使不續刻而印行之不幾湮沒前人續刻之志松爰是以志譜之事垂商於族侄孫等共命餘為敘序予因伏讀前人已修諸序凡先世於何代封國賜郡何代賜姓裘爵與夫偉烈豐功均昭昭而可改讀後人續修譜序凡先祖於何年自粵來川何年取骸營墓又後曆其如昨曾何煩於贅語哉竊思莫為之前雖美弗彰莫為之後雖盛弗傳 為之敘如左 先世良廣公劉孺人原籍廣東生七子長子兆麟次文麟次茂麟毓麟聖麟欽麟美麟即世後兆麟公弟兄等於乾隆乙卯由粵入川初住隆昌三載始遷長邑下長鄉乾隆中年欽麟公之子晟公往粵取廣公劉孺從並其母江孺人三墓來蜀良廣公劉孺從合葬南邑乾灘子江孺人別葬兆麟公娶呂孺人生五子長炳次偉次煥次煌次鼎公生於康熙亥年九月初七亥時原系廣東省嘉應州長樂縣雙頭約赤水村生長人氏後停四川長邑下長鄉沒於雍正乙卯年月日時未詳蔡家山身故蔔葬於長邑二陡岩獨墳嘴 山卯向孺人生沒年月日時未詳葬於長邑下長鄉大村頭碾子山亥山已向此派所由起雖已記載不可不特諸者也三煥公生六火房長佳芳次佳榮佳鵠佳鵕佳鶴佳鴻今之續刻者但從煥公起派耳公生於康熙壬辰年九月二四戌時原系廣東嘉應州長樂縣雙頭約赤水村生長人氏弟兄五人公行三從父兆麟公入川沒於嘉慶十年乙醜臘月二二已時住四川長邑下長鄉芋頭塆身故葬於下長鄉石崗山丙山壬向先娶何孺人生沒年月日時未能考詳入譜葬於長邑馬家場分水嶺續娶魏孺人生於雍正辛亥年四月二五戌時生長人氏殮於乾隆乙己年全月二四戌時往長邑下長鄉江花山身故蔔葬於下長垇上樓屋基至今煥公之子孫又七八世數約以千計有世居長邑者有徙居他邑者不及斯時而修理後有作者其何從考歟予所為不辭其責者此也然是舉也實松先存厥志力弗能任 是複商於鳳榛祥光文安等續刻志譜各出紙張工資錢數仟續刻數十餘本俾闔族得而觀之分文不取庶幾數典不忘相引勿替將見一姓之中秩然 然父與父言慈子與子言孝兄與兄言友弟與言恭一時敦其恩愛百世庇其根本所謂譜不徒為聯族之編而實為睦族之券者遑敢雲繼志述事哉更望有繼吾等而作者逐世續修之則幸盛是為序右啟同修續譜人名列於左佳鶴、佳鵕後孫鳳松、榛號保生、祥光號長順、裕泰文安字靜軒宣統三年幸亥歲仲呂月中浣日吉旦祥金品三敬書
賴氏續修族譜序
 族之有譜,所以名血統,正本源,承先業,育後昆,其義深遠也。古者親親而仁民,家齊而國治,此中華之傳統通德,千古相承,發揚光大。今者世界各民族,無不重視血統之承傳,海外尋根,不忘故土,成為民族團結之凝聚力。且宗法禮教教人以親其親,長其長。推己及人,和睦鄉裏,亦治國之一助也。苟遇世勢滄桑,生靈離亂,則救死扶傷之不暇, 暇修譜哉!必昌明盛世,樂業安居,衣食足而禮義興,敦親睦誼修譜之風,於焉複盛,此自然之趨勢非人力所能強致也,今有人以修譜為,(提倡封建族權)或為(聚族械鬥之本),誠(因噎廢食)不自知其因且陋也,烏足以為修譜痛哉!賴氏盛族其來遠矣。西周之世,武王封弟於賴國 ,是為賴氏之始。洎乎漢、唐、宋、明更趨鼎盛。代有名人,累修族譜,唐武蘇安恒,宋歐陽修、胡銓、文天祥,明解縉、方鼎等名賢,先後為賴氏族譜作序,宗支明晰,記敘綦祥,噫嘻,亦盛也哉!賴氏曆代先烈,在朝為臣,其也為名士,百工士庶,義烈忠良,濟濟森森,何其勝數,幸遇有族譜。稽考無難。其六十世良廣公之子七人於清乾隆乙卯。由東粵之嘉應州(今廣東省梅縣)長樂縣遷蜀,初住(四川省)隆昌(縣)三載,後遷(四川省)長寧縣下場鎮定居,至今已十餘世矣。子孫散處江安、長寧、南溪等地,清鹹豐三年、宣統三年兩次修譜,記載詳明。迄今百十年矣。其間國鼎兩革,家運萬殊,何可勝記?而賴氏之曰:(吾賴氏祖先,名垂史冊,功在人間者曆代皆有,吾後人且自勉力,以繩其祖武?況吾賴氏族規有《十宜》,《十戒》之約),無論處何時時代,均作人之准則,有益於世道人心者也,曷不加以倡導,樹為族風,且今日之法,有近親不婚之禁,與周禮同姓不婚之戒,其義一也,譜系之不明,字輩之不立,血統何由而知之?設遷延不決,使賴氏族系至我輩而棄。亦吾宗之羞也,承先啟後之責,其敢辭乎?群以為是,乃有賴氏族譜之續修,關其事者,為入蜀七十世孫景德贊其成者,有六十八世孫賴文華、六十九世孫賴華清、賴華祿、七十世孫景均、景成、景勤等以榮碑竣志譜於公元二零零七年五月六日丁亥歲。
 為二零零七年整修祖譜,因族中人提議續增二十代字輩,經合族詳議,免後世子孫更名紊亂,以繼先祖之創舉,今將以前字輩,即後續字輩詳列於後。
佳仁忠鳳祥 文華景晉昌
賢名元士盛 行善信安康
孝弟傳家遠 詩書禮義長
鴻圖邦國正 松陽永流芳
希後世慎之遵照。
公元二零零七年六月十八日丁亥年


分享按钮>>广东赖氏家谱---------------序
>>孙家鼐:创建京师大学堂立头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