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朝铸回望邓小平美国之行

    中华冀氏网 2009年2月5日 新华网


新华网纽约1月28日电 专访:“历史的抉择”——中美关系“零距离”见证者冀朝铸深情回望邓小平美国之行

  新华社记者王建刚

  1979年1月28日,邓小平飞越浩瀚的太平洋,开始对美国进行为期9天的历史性访问。访问期间,一高个中年男子始终不离邓小平左右,他就是被誉为 “中国红墙第一翻译”、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冀朝铸。

  “邓小平访美是一项十分重大的战略决策,是历史的抉择,访问一大成果就是向世界展示了一个乐观自信、朝气蓬勃、爱好和平的新中国形象。”回忆起30年前那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访问时,这位曾经为毛泽东、周恩来、陈毅、邓小平等中国高级领导人做过重要翻译的资深翻译家、外交家依然难抑内心的激动。

  见证中美两国关系发展历程的人不计其数,但能够站在中美两国领导人身旁,“零距离”见证重大事件与高峰会见的人却凤毛麟角,冀朝铸就是其中一位。在邓小平访美30周年之际,在纽约度假的冀朝铸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30年前那次访问从一开始就注定非比寻常,美方打破常规礼宾规格,派副总统蒙代尔和国务卿万斯亲临华盛顿安德鲁斯空军基地,迎接远道而来的中国客人。”提起中国代表团受到的特殊礼遇时,冀朝铸感到异常兴奋。

  他说:“当时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中国翻身了!美方当年已经把新中国当作一个世界性的大国来对待。”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冀朝铸几乎参加了上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全过程的翻译工作,从基辛格秘密访华到尼克松签订《上海公报》,他都是“零距离”的见证者。邓小平访问美国,他又被指定为首席翻译。

  冀朝铸说,邓小平访美期间“令人亢奋的”历史性场面比比皆是,其中1月29日上午10时,五星红旗在白宫上空冉冉升起时的情景令他永生难以忘怀。“当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在世界第一强国上空升起的时候,一种民族自豪感与幸福感油然而生”。


分享按钮>>冀惠彦--长江韬奋奖获奖者
>>冀华--一个普通士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