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氏网新闻】开封日报:晏几道 “宋词小令第一人”

    中华晏氏网 2018年9月14日 晏金洲


开封日报:晏几道 “宋词小令第一人”

王爱军

来源:http://kfrb.kf.cn/html/2015-12/01/content_243738.htm

开封日报 2015年12月1日

中国历史上的父子文学家中,北宋的晏殊和晏几道可谓当仁不让,世有“二晏”之称。与父亲晏殊高居宰相一生风光不同,晏几道经历了家道中落的悲凉,饱尝世间冷暖。好在天性孤傲的他不以官场为意,一生只痴迷于写词。同时代的好友黄庭坚曾说他“固人英也,其痴亦自绝人”。因为这“痴”,他不仅在名家辈出的宋朝词坛赢得了一席之地,而且获得了“宋词小令第一人”的美誉。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他出生时,父亲晏殊已47岁,算是老来得子。就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一样,晏几道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他的父亲晏殊官居相位,比起政治上的建树,更令人称道的是其文采和词作。作为家中最小的儿子,晏几道得到了父亲格外的宠爱。

虽然在文学上晏几道给老爸晏殊增了不少面子,但他从小也没少让晏殊忧愁。有一次,晏殊在家中举办宴会,当着满座宾朋,他想让年仅5岁的小儿子露一手,就叫晏几道出来背首诗。晏几道倒是不怯场,开心地跑上来,拍着小手,张嘴就唱:“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宾客们一听,宰相家的小公子竟然爱背柳永的艳词,个个面面相觑、哭笑不得。晏殊涨红了脸,厉声呵斥道:“住口!小孩子不得胡说乱唱!”晏几道委屈地流出了眼泪,辩解说:“我觉得好听,为什么不能唱?”晏殊不禁喟然长叹:“孺子不可教也!”

这也难怪,晏几道生来就在绮罗脂粉堆中长大,珠围翠绕,锦衣玉食。“金鞍美少年,去跃青骢马。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他每天的生活就是跌宕歌词、纵横诗酒、斗鸡走马、乐享奢华,根本不知农桑,哪知世事艰难呢?

至和二年,随着晏殊的去世,晏几道春风得意的生活也戛然而止,17岁的他立刻感受到了现实社会的霜刀雪剑。当初,宰相府前总是车水马龙,前来拜见的官员趋之若鹜,现在则是“门前冷落鞍马稀”,人情世态的巨变,真的比小孩的脸来得还快。用黄庭坚的话说,“诸公虽称爱之,而又以小谨望之,遂陆沉于下位”。意思是:众人虽然声称喜欢他,但又都小心地观望着,不想与之有过多的交往,于是晏几道逐渐被冷落。

更糟糕的事发生在熙宁七年,晏几道的朋友郑侠因进《流民图》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罗织罪名,交付御史台治罪。政敌们从郑侠的家中搜到晏几道的诗《与郑介夫》(郑侠字介夫),上面写着:“小白长红又满枝,筑球场外独支颐。春风自是人间客,主张繁华得几时?”这些人如获至宝,以讽刺“新政”、反对改革为名,将晏几道逮捕入狱。

这突然的变故让他的家人措手不及,他们急忙展开营救,最后案件交到宋神宗手里。好在宋朝的皇帝文学素养都不低,宋神宗看罢晏几道的诗,不仅没有上纲上线,反而称赞他文采好,马上命令释放晏几道。这件事虽然有惊无险,但经过这么一折腾,原本就坐吃山空的家底更加微薄,晏家的家境每况愈下。这件事对晏几道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他从一个书生意气的公子哥沦落为潦倒落魄的贵族。

不过,晏几道人生的星空虽然黯淡,也并非没有一丝光亮。元丰年间,宋神宗在宫中举办宴会,特别征召晏几道侍宴。晏几道得以一展才华,即席写下了一首《鹧鸪天》:“碧藕花开水殿凉,万年枝外转红阳。升平歌管随天仗,祥瑞封章满御床。金掌露,玉炉香。岁华方共圣恩长。皇州又奏圜扉静,十样宫眉捧寿觞。”这首词交由皇家歌舞乐队演唱后,“大称上意”,不久就授予他颍昌府许田镇监的官职。

虽然40多岁才得到一个小小的官职,但是晏几道还是很兴奋。此时的颍昌官场上,知府韩维是晏殊的弟子,有着这层特殊的关系,再加上对自己才气的自信,晏几道上任伊始,就大胆给韩维献上了自己的词作。韩维很快给予回复,说你的那些词作我都看了,“盖才有余,而德不足者”,希望你能“捐有余之才,补不足之德”,不要辜负我作为一个“门下老吏”的期望。他全然没有昔日晏家门生的温情,而是一副道学面孔、家长做派。晏几道读罢,如同大冬天里被人泼了一瓢冷水,心都凉透了。

在此番受挫后,他就此放弃了对仕途的向往与努力,一头扎进诗词的世界,因为那里才是他的大观园,可以遮风避雨,安逸而舒适。

晏几道每一首词,差不多都与爱情有关。特别是在经历家境衰落、仕途坎坷之后,晏几道更是把全部忧愁都融进诗酒风流,沉浸于爱情的感伤中。

读晏几道的词,出现最多的是小莲、小鸿、小苹、小云4个女子。她们是晏几道的朋友沈廉叔和陈君龙家的歌女。晏几道经常到这两家去做客,在一起饮酒赋词,每有一首新作,就交给她们即席演唱。这4个女子貌美如花,又善于表演,歌酒相和,让人如痴如醉。

晏几道写给她们的词,总是真情流露。他在《虞美人》中写小鸿:“年年衣袖年年泪,总为今朝意。问谁同是忆花人,赚得小鸿眉黛,也低颦。”而写小云则说:“双星旧约年年在,笑尽人情改。有期无定是无期,说与小云新恨,也低眉。”

4个人中,晏几道更为倾心的似乎是小莲和小苹,因为她们在词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在晏几道的笔下,小莲是一个活泼的女子,能歌善舞,“梅蕊新妆桂叶眉,小莲风韵出瑶池。云随绿水歌声转,雪绕红绡舞袖垂”;她十分顽皮,“生憎繁杏绿阴时,正碍粉墙偷眼觑”,居然恼恨杏子成丛满树,挡住了她偷窥的视线;她有时也任性,“小莲未解论心素,狂似钿筝弦底柱。脸边霞散酒初醒,眉上月残人欲去”,没有酒量,却故意抢着喝,然后借着醉意,把筝弹得如金蛇狂舞。

与小莲相比,小苹则要沉静许多,第一次见面就给晏几道留下了惊艳的印象:“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一袭绣有两个“心”字的薄罗衫子,幽怨的琵琶声里满含着相思,站立在落花丛中孑然一身,归去时像彩云飘然而逝,写得如此美丽,怎不令人心动?著名的古曲《彩云追月》,据说便是由这首词而来的。

和这几个歌女的相见,总是让晏几道欢喜无限,“小颦若解愁春暮,一笑留春春也住”,可相聚匆匆,转眼间离别又在眼前,每次高兴的会面,都难免以悲伤落幕,“啼珠弹尽又成行,毕竟心情无会处”、“春来还为个般愁,瘦损宫腰罗带剩”。世间相爱的人都是如此,欢喜越多,离愁越浓。

这样神仙般的日子很快就过去了,后来好友沈廉叔早早过世、陈君龙卧病不起,小莲、小鸿、小苹、小云各自散去,不知所终。

有一次,晏几道在一场酒宴上意外地与其中一个歌女相逢了,他惊喜交加又无限伤感,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年的《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想当年,歌女含情脉脉殷勤劝酒,自己甘为红颜一醉方休,如今突然相逢,还怀疑是不是在梦中。

又有一次,晏几道意外地收到小莲托人辗转捎来的书信。他喜出望外,把信读了一遍又一遍:“手捻香笺忆小莲,欲将遗恨倩谁传。归来独卧逍遥夜,梦里相逢酩酊天。花易落,月难圆,只应花月似欢缘。秦筝算有心情在,试写离声入旧弦”。他多么希望能够与小莲见一面啊,可“花易落,月难圆”,唯有一醉,期望能够在梦中相见。

晏几道的恋爱对象,都不是什么高贵的淑女,而是身份低下、被人贩来卖去的歌女舞伎,然而他对她们却从没有轻贱之心。在这一点上,他与许多文人追求情色的逢场作戏有着很大的不同。他的感情真淳、深沉,没有掺入一丝水分。纵然是萍水相逢、毫无结果,他也会把真心投进去。“长相思,长相思。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长相思,长相思。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他看得懂官场浮华,却看不透爱情。可是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真情投入,才让他的文字有了动人心魄的力量,就像清代文学家陈廷焯所说:“晏几道的词无人不爱,就胜在了情上。用情不深的人写出来的词,即便再雅致再有才,也打动不了人。”

好友黄庭坚曾总结晏几道,说他有“四痴”:做官连连受阻,却不愿意低声下气依傍权贵;文章自成体式,却从不用做晋升之阶;挥霍千百万,家人饥寒交迫,却面露傲慢之色;别人多次辜负自己却依旧始终相信别人。“四痴”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晏几道孤傲耿介、不合世俗的性格。

晏几道的人脉资源相当丰厚,北宋名臣范仲淹、欧阳修、韩琦等皆出自他父亲的门下。就是晏家自身,也不乏出类拔萃的人物:两个姐夫,富弼官至宰相,杨察位居礼部尚书;几个哥哥也在朝为官。如果他肯开口相求,请他们推荐一下,当官应该是轻而易举的。然而,他却不仅不依傍权贵,甚至对他们冷脸相向。

大观元年,权倾天下的奸相蔡京在重九、冬至日,几次派人请晏几道写词。晏几道无奈之下,写了两首《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晓日迎长岁岁同,太平箫鼓间歌钟”,竟然没有一句言及蔡京。一个绝佳的拍高官马屁以求升官的机会就这样流逝了。不识时务的晏几道终其一生,也仅做到通判这类小官。

在文学创作上,晏几道同样执拗。宋词发展到那时,已是苏轼主导的慢词的黄金时代,然而晏几道却秉承着五代十国《花间集》的传统,固守着小令的阵地。对此,文坛领袖苏轼颇为不解,一次,他想通过自己的学生黄庭坚引见,登门拜访。不料晏几道却断然拒绝说:“如今在朝廷当大官的,有一半都是从我家出去的,我都没空见他们,更何况你?”面对如此倔强的落魄公子,苏轼也只能一笑了之。

晏几道的生活一度十分窘迫,甚至连家人的温饱都成了问题,可他却安之若素,唯一放不下的就是他的书。据北宋张邦基的《墨庄漫录》记载,晏几道的书很多,每次搬家都十分麻烦,他的妻子讥讽他就像乞丐不肯丢弃乞讨的饭碗。晏几道写下了一首《戏作示内》,幽默地告诫她这些书就是自家的饭碗,搬动它们怎么会觉得劳累呢?希望她也爱护它们,就像她珍惜自己的头发一样。

宋朝学者王灼评价晏几道“如金陵王、谢子弟,秀气胜韵,得之天然,将不可学”,说他有六朝王、谢家族子弟的气质,让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确,优越的家庭出身,特别是过人的才气,让晏几道骨子里透着一种自负甚至是狂傲之气。这种狂傲,一方面源自性格,另一方面则与他看破官场的倾轧与黑暗有关。他说:“古来多被虚名误,宁负虚名身莫负。劝君频入醉乡来,此是无愁无恨处。”用现代诗人叶嘉莹的话说:“从他诗中所写,都可见到他对官场中得失争逐之营谋的恐惧和轻鄙。”

因为看破,便不以为意。正是有了这种不侍权贵的磊落与清狂,晏几道的痴才显得如此可爱。

元祐四年,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到颍昌当知府,接替了韩维的职位。他是晏几道的“粉丝”,上任后极力撺掇他将词作结集出版。晏几道以前写的词,多是一些即席之作,写完就交给歌女歌唱。所以他的词都是用来听的,就像现在的流行音乐,它的流传是通过音乐完成的。晏几道也想有所整理以免误传,于是,《小山词》诞生了。

晏几道为《小山词》写了一篇自序,解释了自己的创作动机:“叔原往者,浮沉酒中,病世之歌词不足以析酲(音同成)解愠,试续南部诸贤绪馀,作五、七字语,期以自娱。”他没有把创作拔高到教诲世人的高度,而是简单地归结为两个字:“自娱”。黄庭坚为《小山词》写了序言。他对晏几道的词作只专注于爱情离愁这样的小圈子感到疑惑,晏几道回答说:“我盘跚勃窣(音同苏),犹获罪于诸公,愤而吐之,是唾人面也。”意思是,我夹着尾巴做人,那些人还加罪于我呢,要是把胸中想说的话都讲出来,那等于是在对着他们的脸啐唾沫!他醉心于小令的创作,是对自身情感的抒发,也是对社会现实的逃避。

关于《小山词》的创作风格,南宋藏书家陈振孙以为:“叔原词在诸名胜中,独可追逼花间,高处或过之。”认为晏几道的水平几乎超过了当年温庭筠这批花间派词人。民国学者陈匪石则认为“由是以上稽李煜、冯延巳,而至于韦庄、温庭筠,薪尽火传,渊源易溯”,即晏几道的文学传承应该向前追溯,不但包括花间派,还可以追溯到以李煜为代表的南唐词。这种说法还是很有道理的。《小山词》形似花间,其实神通南唐,这也是晏几道在自序中所言“续南部诸贤余绪”的本意。这是因为,小山词与李煜的南唐词一样,都是从坎坷的人生中蜕化出来的,意有所喻,情有所感。小山词与花间词的区别,有人喻之为“花间词如披金戴玉之贵妇,小山词如天生丽质之少女”,后者有一种“华贵而不肤浅,沉郁而不枯寂”的内在气质。

《小山词》在出版后,得到历代词家和学者的重视。南宋初,李清照已将晏几道列为“宋初小令四大家”之首。宋以后各家词选本,《小山词》总是必不可少的。元代杨朝英编《乐府新编阳春白雪》中录有当时传唱最广的“宋金十大名曲”,晏几道的《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高居排行榜第三位,足见影响之久远。

大观四年,年过古稀的晏几道安然辞世。他走了,而凝聚了他一生心血的《小山词》却流传千年,历久而弥新。

黄庭坚曾在《寄怀叔原》中说:“云间晏公子,风月光如何?犹作狂时语,邻家乞侍儿。”晏几道虽被誉为“云间”之人,他却从未失去本真。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