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氏家谱源流】戈氏姓氏渊源

    中华戈氏网 2013年4月11日 万家姓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有穷氏,出自夏王朝早期东夷族的有穷氏之臣寒浞,属于以国名为氏。

原始社会末期,生活在山东地区的东夷族与从中原地区东迁的夏族,结成了庞大的部落联盟。因大禹治水有功,舜将部落联盟首领的职位让给了大禹。大禹后来建立了夏王朝,当时东夷族的另两个首领皋陶、伯益曾辅佐大禹,在大禹年老的时候,选定了皋陶作为继承人。因皋陶早死,大禹又把职位传给伯益。

但大禹的儿子启在夏部落贵族的支持下,破坏了禅让制,杀死伯益,夺得了王位。夏启当上国王以后,对大臣的非议,充耳不闻;对诸侯王的反叛,也只是匆匆镇压下去了事,整天无忧无虑,饮酒作乐,过着荒淫无度的日子。由此仅坐了九年王位,就一命呜呼了,把一个危机四伏的王朝留给了他的长子太康。太康即位后,也跟他父亲一样,不理朝政,十分昏庸,整日外出狩猎,吃喝玩乐,有时竟百日不归。

在东夷各国中,有个著名的有穷氏国(今山东德州德城区),势力发展最快,其国君就是射击技术精湛无比的神箭手后羿。

后羿,纭姓,善射。传说他五岁开始学射,为古史上有名的射击能手,凭着勇猛过人的胆略和盖世无双的射技,很快就成了一方诸侯之王。因为他又是东夷族的首领,亦称夷羿。因国名为“有穷氏国”,历史上又称有穷后羿。

后羿箭法娴熟,在他的影响和带领下,部落中的青年人也都喜射好武,而且还把邻国的不少青年招引到有穷国来,有穷国渐渐强大起来,许多东夷人,也都把复仇以雪先人(伯孟)被杀耻辱的希望寄托到了后羿身上。

一年秋天,太康带着自己的弟弟仲康和一帮大臣离开王都到山林打猎去了,有穷部落的首领后羿看到这正是夺取夏王权力的好机会,于是带兵把守在洛水。等太康携猎物回归行至洛水边时,看到洛水对岸皆是后羿的军队,太康此刻后悔已经晚了。无奈只好在洛水之滨的荒郊野外过起流亡生活,“太康盘游田洛十旬弗反,羿因民怨距于河”。

后羿虽夺取了太康的权力,但未敢自称为王,遂“立其弟仲康而相之”,控制着实权。在仲康继位的十三年间,东方有个叫伯封的是夏王朝的友邦,拒不向夏纳贡。后羿率重兵冲进伯封的封邑,射死伯封,抢占了伯封的母亲玄妻为妻,并下令将伯封的尸肉切碎,煮成一鼎肉羹,派使臣送给仲康,仲康当即愤而气绝身亡。

到“子相立时,权归后羿。”结果相被后羿赶到帝丘(今河南濮阳),后又投奔到斟灌氏(今山东寿光东北部)、斟寻氏(山东潍坊西南部)两个同姓诸侯。

灭掉了伯封,逼走了夏相,“羿因夏民,以代夏政”,自立为王,仍称有穷氏国,号令天下。

但是后羿只是个粗鲁无文之辈,只懂射箭,不修民事,淫于原兽。他不重用好人,却非常重用手下的小人,在史籍《左传·襄公四年》中记载,他“弃武罗、伯因、熊髡、尨圉,而用寒浞”。

寒浞本是伯益所属伯明氏部落的子弟,伯明氏部落又称寒国,故史称寒浞。寒浞最初辅佐其父,但由于他生性奸狡,专爱在部落里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结果被父亲伯明氏驱逐出部落。当他正在四处漂泊之际,恰逢后羿率军西征,便凭着自己的巧嘴利舌,成了后羿的心腹。寒浞完全摸透了后羿的脾性,常“行媚于内,施赂于外”。久而久之便产生了篡谋之心。他利用后羿外出打猎的机会,经常到后宫向玄妻献媚,在讨得玄妻欢喜后,便在整个王宫中拢络大臣,同玄妻密谋杀害后羿。

一日,后羿获猎甚多,心中高兴,晚上又逢夜晴月圆,便邀玄妻饮酒赏月。夜已很深,大殿中散发着酒香肉味,浓抹艳装的宫女们在歌舞,娇滴滴的玄妻陪着后羿,蜜语柔情;已经醉醺醺的后羿,仍不肯放下酒杯,最后就瘫软在酒宴上。寒浞见状,一声令下,从殿外窜进十几条大汉,挥斧抡刀将后羿杀死。

据典籍《孟子·离娄下》记载,玄妻知道后羿的前妻曾生有一个儿子在其封地穷门,便学着当年后羿杀伯封的办法,下令把后羿煮成肉粥,让使者送到穷门“以食其子,子不忍食,杀于穷门。浞自立。”

寒浞篡夺王位后,霸占了后羿的妻子玄妻,仍袭用后羿的有穷国号,之后擅封他的一个儿子寒浇在过国,将另一个儿子寒封在戈国(位于宋、郑之间),为寒氏夏王朝的附庸国。

后来,少康中兴,其儿子姒杼率军分别灭掉了戈国、过国,杀死寒浞,重建夏王朝。原戈国后代子孙遂以故国名称为姓氏,称戈氏,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有穷氏戈氏正确读音作guò(ㄍㄨㄛˋ)。

第二个渊源:源于姒姓,出自夏王朝时期王族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

寒浞篡夏以后,少康经过努力,终于复国。

少康的儿子姒杼灭掉了寒浞建立的戈国,之后分封夏朝同姓人于戈国,仍为诸侯方国,其后人国民亦称戈氏。

为与有穷氏戈氏有所区别,该支姒姓戈氏正确读音作gē(ㄍㄜ)。

第三个渊源:源于职业,出自商末周初工匠戈工,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

戈工,就是制戈的工匠,为固定职业的军职工匠,一如今天的军工企业职工。

戈,原来是短小的工具,就是现在的镰刀,用以收获农作物和掘取块根类植物,后逐渐成为争战的兵器。商王朝末期之戈,“直刃长八寸,横刃弯长六寸,刃下接柄处长四寸,阔二寸,用以钩害人”。

到了西周时期,宋微子启将制戈的图纸交给周公旦后,稍有改进,在典籍《周礼·冬官考工记》中记载:“戈柲六尺有六寸。戈广二寸,内倍之,胡三之,援四之。”就是将弯刃改为比较直的刃,增加了劈的功能。

在戈工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职业称谓为姓氏者,称戈工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戈氏,世代相传至今。

春秋战国时期,戈氏族人大多从事兵器制造,因此“戈氏”成为军工制造者的代称,不仅制戈,还制剑、斧、盾、枪、弓、箭、车等等。

该支戈氏正确读音作gē(ㄍㄜ)。

第四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唐朝时期官吏司戈,属于以职业或官职称谓为氏。

司戈,是唐朝武则天天授年间设置的武官职称,官秩从八品,主要用来授予置闲的武将,需要起用时,另授实职。

武则天不愿意李唐拥有众多军队,但又不敢放各军将领归乡而造成无法控制,因此授一虚衔将之挂起,由朝廷养者,同时兼有监督之便。当时,官任“司戈者”人数相当多,有许多人终生没有实职、实权。

在司戈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为姓氏者,称司戈氏,后有省文简改为单姓戈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戈氏正确读音作guò(ㄍㄨㄛˋ)。

第五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格晋氏,满语为Gegin Hala,汉义“戈”,世居佛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后有鄂伦春族引为姓氏者。

清朝中叶以后,满族、鄂伦春族格晋氏所冠汉姓即为戈氏,读音皆作gē(ㄍㄜ)。

得姓始祖:寒浞、寒封、姒杼。

各支始祖:

戈贤麓:行六,生四子:戈疑、戈昇、戈廷璋、戈廷珺。戈疑、戈昇迁居北直隶河间府□县,为北直隶支戈氏始祖。戈廷璋、戈廷珺自梁溪龙爪岸迁毘陵城南洛阳镇尚湖墩,另表葬洛阳镇后主穴。为尚湖戈氏始祖。



分享按钮>>【戈氏家谱源流】湖南戈氏源流
>>【戈氏家谱源流】戈氏字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