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氏网新闻】徐州萧铜耿氏考之—黄集耿氏

    中华耿氏网 2013年4月22日 万家姓


 过去,老黄集有一顺口溜:卜,黄,韩,侯四大家,当中央夹个“老耿家”。此“老耿家”属《萧铜耿氏》五世分支,明初由萧邑古城迁来定居。自萧迁铜始祖四世公耿信,生有五子,名堂,汉,楚,周,另有一子失讳,且行次不祥。据现存记事碑载。由于信公世袭指挥史,尤善持家,田地购有八百余顷。五世分房后,堂公之后多居耿攒楼及以北各村,汉公充军未归,楚公留居大沟,周公居黄集,各房均有在外失迷者。
   黄集耿姓现有长居人口278人(,已迁外者不在内)。在黄集能符合同姓有同脉关系的各大族姓中,仅次于卜,黄,韩姓,位列第四,占黄集总人口的百分之五点六。解放前后,黄集支耿姓一直没曾出过较有影响或地位较高之人,就连参军.考大学者也极为稀少。近年来才出了七位本科(及以上)再读生。
   相传,明清时在老黄集的中央位置,有着北起后月河,南至南墙子,长约里许,宽约数十步的耿家大宅地,南部为菜园,北部靠街有堂楼,后来又在寨里东南角捐建了座火神庙。在此范围地下1.5米处,数次挖出古墙基,旗杆座和青砖马牙路及古井,显然是被数次大水冲毁后留下的遗存。黄集老街上曾有过耿家太昌棉花行,和粮食行,后来家境渐衰,族人多以务农,当行人,办酒坊,开木匠铺为生,祖上留下的土地被大部花光。
   祖坟十四世及以上在城里庄南二百余米处,南距攒楼桥430米,隔路东侧就是著名的樊哙墓及庙。家后近支十四世及以上墓在城里庄西南“老桑树”及现农具厂往东附近,以上所有坟墓均在文革后期平坟运功时平毁。
四世祖信公墓在现新星中学往西不到百米处,现唯存记事碑己移至耿攒楼桥北。
   老祖林在萧县凤山之阴,圣泉寺下三仙台。说起耿林在当地可谓家喻户晓,这缘于元末朱璋义父耿再臣的故事,林地内原有大小古碑一十八统,联同石柱石兽均在文革期间拉去修建岱河大桥。
   历史上攒楼堂公后裔与黄集,大沟及攒楼高台子支几房支族失和,遂各自修谱,各起宗排,互称不一“耿”。近两年在各房族人的共同努力下,正逐渐趋于团结。
   黄集,大沟耿氏堂号曰《明德堂》,攒楼高台子耿姓曰《伍德堂》。堂公支系用《拜井堂》。
   黄集,大沟支系为:圣德先开孝永志承嘉礼学瑞继世长鸿培基毓良道隆齐振业恩锡庆明祥 (学为十七世)
   攒楼堂公支系为:传家继兴广鸿培基毓昌贤孝久浩存延荣惠群畅爱和华丹社乾坤光耀扬 (传为十七世)
   攒楼高台子支系为:兆常心玉若柯桂民政作春茂现明月恩德锦建乐盛世志永全宜贺吉祥雪 (桂为十七世)


   徐州萧铜耿氏考之--大沟村
   黄集镇村后徐丰公路北侧,有一个叫做后大沟的村庄,其村名源于庄后那条古老的北支河。(郑集河,古名容沟,沟分两支,称前大沟、后大沟。---见徐州水利文史资料)在这个一千一百多人的中等村庄中,仅耿姓人口就达778人,占全村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不包括寄庄子、和迁至外省市人员、但居徐州工作人员在内)是目前萧铜系耿氏居住人数最多的村庄。
   前明时其四世祖耿信爱此地土厚俗朴、始迁于此、至今已五百余年、民国二十五年耿家珠所编谱序中说到:“四世信公之坟茔、原在萧邑圣泉寺山下祖茔之旁。因后世迁居河北,每年按节祭扫,多感不便,于是设坟传影以便祭扫。茔在大沟村西南里许。
   五世兄弟四人即:堂、汉、楚、周四公。后因丁口日繁、田园广阔诸多不便,于是长房堂公、二房汉公析居白茂村,因后世家业兴隆土地连绵数百顷,建筑楼房颇多,故远近之人皆呼攒楼。四房周公迁居黄集。三房楚公仍居大沟村。
   大沟村名之所由来也,因村后有一通微山湖之大河沟也。东边闫口即口门也。郑集一带即为湖里。张湾、陈湾、苗湾皆水湾也。故至今郑集南边之地仍有渊子口之称。由此可知古今沧海桑田之变迁也。而我大沟村仍遵古不变,”
   但耿信墓纠是后来修筑的吗?据现存记事碑载:《居多云,殁葬黄家集西北一里余……》。其意是:据大多数人说,耿信去世后葬在黄集西北一里多的林地内。本支耿氏老林在村西杨树林、坟碑均毁于文革劫难、七十年代扒水渠曾挖出大量淤积于地下的古松树枢干。据老年人讲:解放前林内大杨树、晴天在大孤山上都可看见,可见当时林树之大。大沟村东北过河城里庄西南还有块老林地,因有棵古桑故名老桑树。至于当时葬的是第几世、名讳是谁皆无法考证了!
   本村现存家谱是由当时在耿攒楼教书的本村人耿家珠编写,书分上、下两卷,上卷记录楚公系下支系表,下卷记录居住黄集街上的周公支系表。留存大沟两本上下卷文革中被抄走失谜,存否不明。另一部(上、下卷)上卷八四年从黄集耿学胜处转至大沟保存至今,而下卷在解放初被王庙耿文斌带至西安失谜。乙酉年续谱,其宗排、世系即以此据编续。值得一提的是:承、嘉字辈早于耿嘉珠续编谱,现存闫口单先生扬善碑(民国二十四年立)上刻名单即是一例。
   关于家谱、留下争议颇多,依据现有史料,大沟、攒楼、黄集三村为本地耿氏始居地无疑,至于耿信来后居于何村,当由后来有识之士继续探讨之。
    附:大沟村简介(撰稿:大沟村耿继闻)
   大沟村、古舞阳城西南大沟一带、原为明朝耿氏一块封地,萧铜耿氏四世祖信公看好这块地土厚俗朴、民风淳正,遂在此组村落户,繁衍生息,至今巳六、七百年。该村现有人口1100余人,耿姓人家占六成以上,即七百余人。也有周公后裔。其余各姓如:张、杨、李等均为清朝年间外迁入人口。地理位置、位于黄集镇后面,故又有“后大沟之称”

   徐州萧铜耿氏考之--耿攒楼村
   耿攒楼村。位于黄集镇东北1、5公里。古称白茂村,东临侯楼,西连城里庄。明时因耿姓在此多构楼阁始改称耿家攒楼。村中以耿姓居多。族系多属耿堂后裔(其先祖耿信生有五子:堂、汉、楚、周、?。据同冶谱记载:堂公耿信之子、行次不详、茔在城北庄西南百步许)。与黄集、大沟耿氏亦是同源同祖分支于第五世。
   攒楼村现有耿姓人口524人、其中村中高台有支耿姓(百余人)同其它大多耿姓人不同谱,因年久自身无老家谱其来历至今仍然是个谜、按其所居地理位置及老林分析、其支同当地耿姓应属同源。
   清朝年间攒楼耿家曾出过数位举人,和一位进士。民国时在本地影响较大的原铜山县县长耿继勋(外号耿聋子、丁古道村人),与本村耿氏亦是近房。另一位曾随耿继勋当一团团长的耿继绪(现居台湾,少将衔退休)即是本村人。
   本村旧有古庙二座,前庙为樊哙庙、此庙最早建于何时已无据可考、据徐州府志记载:县北五十余里有樊哙墓并庙、今案在城西北五十里,明隆庆初知州刘顺之州人耿强重修碑。
墓与庙均毁于文革初、现尚存一块清乾隆三十四年重立碑。碑上铭文:大汉舞阳侯樊大将军讳哙之墓。立碑人有:云城弟子耿讷、耿炯、耿岳、耿全等、篆书人:儒童耿永意。(外姓人有:信士冯廷贤、王子?、杨生全、冯茂等)
   后庙:又称报国寺、红庙(疑为后庙之讹音)此庙建于何时也无资料可考,据百姓传说建庙时屡建屡塌,于是、风水先生告诉先塑像后建庙、方成。当时主殿内塑有十八罗汉、前殿是地藏王、西厢房内还有关公、关平、周仓的塑像。此庙重修多次。民国初孙中山先生倡导教育,此庙就曾改办过学堂。到了六十年代社教时期,庙被拆除、砖石多被用以建校,今学校教室的墙基上,仍能看到当时遗留下的碑刻等文物。

    《徐州萧铜》耿氏各村人员统计表
   (资料来源:依照各村上报入谱人员数及参点族谱志核对。统计:攒楼耿兴亚、黄集耿健、等)

   耿攒楼:524(含高台子支没入谱人员);后大沟:772(含在徐州工作、经商落户人员);黄集村:286;城里庄:66;松林:156(含高台支没入谱人员);城北:148;耿新庄:220;丁古道:299;马坡:40;前鹿楼:25;朱楼:22;黄桥:58;王庙:52;吕楼:96;王岗集:46;李八围子:62;韩刘庄:29;东侯阁:26;南土楼:26;许楼:107;刘集:16;天齐:37;何桥:17;董洼:30;两半庄:91;柳园:296;后张楼:46;耿大庄:109;耿小庄:84;敬安唐楼:44;耿围子:157;房庄:91;韩大楼:21;梁集:28;姜庄:256;敬安张楼:16;魏宅子:25??河滩耿庄:583加490(含花庄、耿楼、周围十多个村庄总合)??梁寨耿庄:224??吴郑庄?215??唐楼:19??吴集:23;耿刘庄:22;腰里王:67;沛县大王庄:68;黄洼:25;杜楼:18;常楼:85;三堡梁庄:140;汉王西沿:61;河湾:153;后郭庄:7;闫六子:207;丁三楼:101;裴庄:200;丰县李寨:45;丰县新化楼:34;前柿庄:65;梅花庄:180;瓦店:85;大庙郑庄:130;两妥:346;大吴耿庄:48,加54;鹿安:84蔡庄:47;常庄:36;耿竹园:492;合计:约9013人。

   说明:1、本统计数为初统数、有待近一步核实、较实计数估计有些出入、但悬殊不应太大。
   2、部分村庄没标出,但其人数并入附近大庄一同统计。
   3、以上各村耿氏皆入八五年版《萧铜耿氏族谱志》但有部分村庄耿氏祖源侍考。

   黄西村简介暨建坊小记

   黄西村位于铜山县西北部,隶属黄集镇,亦是镇政府所在地。北倚徐丰公路,南向郑集支河,地理座标北纬34〃26′,东经116〃58′,海拔高程36.8m,属黄泛冲积平原区。
   本村交通四达,农耕先进,工业发展,商贸繁荣。一九八一年人民公社改制,由黄集大队析出,置黄西村。
   黄集历史悠久,自古土厚俗朴,地肥物丰,人文古迹众多,旧有九里十庙之称,土城墙,老月河踪迹可寻,旗杆院,丰沛阁记忆犹新,明清地层下大量古建遗存,深埋其中。历历沧桑今已变,匆匆过客亦作尘,千年古镇少旧貌,现代集市无新门。当届村委顺之民意,首倡义举,社会贤达捐资助物建坊于北街口。
   坊门横宽七米象征村委已历七任,洞高六米六:寓意六六大顺。麒麟面道:迎祥纳瑞,招财引贵。彩灯高悬:福光普照,社会太平。诗云:古时贤士筑庙观,祈佑众生祭苍天。今人为民铺福路,再为历史续新篇。

黄西村门坊筹建组谨记 (耿健撰文)

公元二00六年六月



分享按钮>>【耿氏文化古迹】耿姓村庄初考
>>【耿氏家谱源流】重庆耿氏家谱简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