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氏古代名人】"敕赠"牌坊400多年来讲述着明代惠州名人

    中华利氏网 2013年5月6日 万家姓


"敕赠"牌坊400多年来讲述着明代惠州名人2010-04-11 09:45:00   [来源]: 东江时报  惠城区桥子头“敕赠”牌坊400多年来讲述着 明代惠州名人利氏父子的贤良故事  清白吏铁面无私,有治才庙食百世  核心提示:在惠城区桥西桥子头,有一座孤独的古牌坊。经常从牌坊经过的人,大多数并不知道这是惠州老城区中仅存的石牌坊。而牌坊的主人利锦和修建者利宾,更是鲜为人知。  其实,对于一座古城来说,众多的牌坊汇聚起来就是一部凝固的史书,它无声地诠释着所在城市曾经有过的荣耀和辉煌,是城市历史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惠州是岭南历史文化名城,古牌坊很多。据《惠州府志》记载,仅在明代,惠州城就设有牌坊20多座。遗憾的是,随着兵燹和人祸的降临,许多牌坊已难觅踪迹,让人惋惜。  “敕赠”石牌坊已经成为附近居民生活的一部分,不少匆匆而过的人们甚至不知道这是一座牌坊。  正因为如此,桥子头的“敕赠”石牌坊,更应得到我们的珍惜和保护,而与它息息相关的利锦、利宾父子,也应该得到惠州人的景仰。  “敕赠”是我市现存最古牌坊  说起牌坊,大家肯定不会陌生。矗立在晨曦与暮霭之中的牌坊,向世人展现的是巍峨和华美。不可否认,牌坊所表现的是中国古建筑最为独特的艺术魅力,一个城市若缺少牌坊,那它的历史厚度将大打折扣。  与气宇轩昂的江南牌坊相比,桥子头的“敕赠”石牌坊就显得有点简朴。在古时,牌坊就功能来说,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题名坊和旌表坊,而旌表坊又可以分为为某人记功记德的功德牌坊、道德贞节牌坊和标志科举成就及官宦政绩的功名坊。  “敕赠”牌坊属于功德牌坊,为四柱三间冲天式石结构建筑,坊高5.7米,宽6.72米,两侧次间下层刻有瑞兽,四根石柱各有抱鼓石。之所以显得简朴,其一是因为它身处现代楼房的包围之中,其二则是数百年来的风雨冲刷和人为破坏,牌坊已经被削剩了骨架,连“敕赠”两字都无处可寻。多少个日夜,它伴随着这个城市激烈跳动的脉搏声,孤独而低调地委身在繁华的背后,等待着有心人的发现。  “敕赠”牌坊的主人是利锦。归善利氏源远流长,其先祖利宣自南宋末年从东莞大沥迁居博罗岑坑,历五代才有裔孙定居惠州府城。据《利氏族谱》,利氏可谓 “华胄乔梓世家”,其子弟多有文名卓著者。到了明代中晚叶,利氏出了一个名叫利宾的举人,他不避权贵敢于直言,关切民瘼建树颇多。嘉靖年间,朝廷为了旌表南京江西道监察御史利宾在湖南新化县的良政,赠其父利锦如其官。到了嘉靖末年,已官居贵州布政使司右参议的利宾乞休归里,上报朝廷为父亲修建一座 “敕赠”牌坊。  在封建社会里,即使富可敌国,也不可以随便建造牌坊。牌坊是国家树立的典范,是皇帝亲自批准的最为隆重的表彰。树一座牌坊,其实就是立一座丰碑。对个人来说,能获赐树立牌坊,无疑是人生最高荣誉的象征。这座刻有瑞兽的 “敕赠”牌坊,四百多年来一直向每一个行人讲述着利氏父子的贤良故事。  受父影响利宾从小耿直公正  利锦,史志称其“性朴约,取予以义”,是一个在地方志中列名“淳德”的善长仁翁。  据清雍正《归善县志》记载,利锦曾经将祖父的遗产全部捐出,以资助一位叔叔渡过难关。他的朋友,麦、陶、黄、刘四姓,早先为了生计曾出卖家业给利锦,后来他们的子孙皆贫困潦倒,利锦知悉后 “慨然还其券”。有一次,兴宁县一个叫余大邦的商人解粮宝经过惠州,暂住利锦家中,忽然有一天因急事必须返乡,匆匆离去,没想到在途中遭到意外,“主仆俱殁于途”。由于无人生还,余大邦的儿子根本不知道粮宝失落何处,正是焦急之时,利锦根据自己掌握的线索代为寻觅,后来不仅找到了,还分文不动送还给余子。此举在当时成为一宗美谈。  在父亲的熏陶下,利宾自小就有了耿直而公正的品质。利宾,字用卿,一字道夫,生于弘治初年 (约1494年),“少颖异,诗书过目成诵”。十二岁时补为邑庠生,嘉靖元年(1522)举于乡。乡试时利宾认识了时任广东提学副使的魏校。魏校是当时颇具名望的大儒士,《明史》称其“贯通诸儒之说,择执尤精”。  利宾与魏校的交往在史志记载中并不多见,可考的仅有魏校所著的 《庄渠遗书》里有《答利宾》的一封书信。这封信的主要内容是,利宾中举后被授新化县知县,而年纪轻轻的利宾显然还没有做好当官的准备,于是在到任后去信请教魏校怎么当好一名父母官。魏校说:“你不要认为自己才短学浅,也不要埋怨民众顽固难以教化,只要你踏踏实实履行一个‘诚’字,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若真能爱民如子,民亦真爱我如父母矣。”他还勉励利宾说:“仕宦而能庙食百世者,惟守令为然耳”,“汝素能立身,决为清白吏无疑,然亦不可不常励志。”在魏校眼里,“素能立身”的利宾将是一名 “清白吏”,能够“庙食百世”。出任新化知县平叛三十年贼患  利宾果然没有让魏校看走眼。嘉靖十一年(1532),利宾执宰新化县,很快就展示出“摘伏如神”的治才。他丕振文教,为地处僻壤的新化县注入文明涓流;不避权贵,向仗着自己是后妃外戚就强占民田的宦官开刀,将田判还原主。上司以此对他进行批驳,利宾顶住压力,“坚执不移”。  在新化县,利宾最大的功绩是平叛了猖獗三十年之久的元溪贼患。据清同治《新化县志》记载:“县西有元溪,林麓四塞,绝峤险阻,巨盗李再昊据之,以其党千余人横行村落间。万昊死,子又继,垂三十年。”利宾到任后,乡民纷纷向其控诉贼患之炽:元溪贼“荷戈戟、长**、刀剑鸦阵出,则掠我谷帛鸡豕牛马儿女子,岁无不至”,而以往官员又忍气吞声,“惧为祸”,使得贼患日益猖獗。利宾听罢气愤不已,“闻若状则赤发面目”,“不为忍”。于是,利宾储粮饷,募丁壮。利宾还侦知贼营里李再昊的老部下与贼首不睦,“内益自疑忌”,于是决定先用离间计让敌人自相残杀,再一一击破。他暗派卧底潜入贼营,利诱贼高某说,若能将贼首“捕而献之,则余众皆释,且功最者将闻诸朝予官”。数日后高某果然提贼首首级而来。为了将元溪贼的各部头目一网打尽,利宾以“许以不死”的条件,召集八名头目前来谈判,并安排壮士潜伏墙下,头目至而壮士出,将八人击毙,元溪贼患遂彻底得以平定。这还不够,利宾为了使新化永绝贼患,请求朝廷在元溪和花桥两地分别设立纸钱堡和花桥堡,以军丁、乡夫戍守,全境得以晏然。  嘉靖十五年(1536),利宾密计平定元溪贼乱的事迹传到了朝廷,旋擢刑科给事中。利宾离任之日,“士民送者塞途,复建生祠祀之”,郡大夫还立“利侯平寇碑”以记其德,碑文上写着:“邑所负固盗,今底平定,邑卒以无盗民,令(指利宾)之力也。……唯我令公在我新化,民世世负载不忘。”如此功绩,足够让利宾在新化县“庙食百世”了。  铁面无私弹劾官员名垂青史  到京城赴任后,利宾第一件事就是履行言官的职责——— 上疏。他在奏疏里建议嘉靖皇帝“正大纪以昭法守”、“戒溢渝以彰成宪”、“严察稽以修典礼”、“禁僭惑以端士习”,得到皇帝的嘉誉并予采纳。嘉靖十六年,利宾负责监察南京会试。嘉靖十八年,改任南京江西道监察御史,成为名正言顺的皇帝耳目。  据《明世宗实录》记载,这一年,利宾最大胆的事情莫过于在京察时论劾兵部尚书张瓒、礼部尚书严嵩、工部尚书甘为霖、掌詹事府事礼部尚书温仁和、吏部尚书许赞等十九名大小官员。疏上之后,利宾并没有等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仅仅是顺天府府丞姜润身这种小官被令致仕,于是再次大胆进言,希望皇帝不要因为“言责而宥之”。利宾的果敢,让张瓒、严嵩、温仁和、许赞等尚书挂不住脸,“以被论自劾求退”。  在御史任上,利宾做到了铁面无私。有一年一个巨宦夺民女为妾,利宾查得实情后,“治如律”。嘉靖二十二年(1543),利宾迁福建按察司佥事,所到之处“平反明允,狱无冤民”。嘉靖二十六年(1547),擢贵州布政司右参议,?**菜秸骼呐捎胁∮诿裾撸锍 薄T诠笾萜诩洌鬃月时坊倭怂寄稀⑼矢鞲穆缰玻沟谩奥绮桓曳福趁窭狄园病薄<尉付拍辏?1550),调湖广参议,但此时的利宾已经年近六旬,无意再进取,他选择了以老乞休,回到了家乡的西子湖畔,优游林下生活二十余年,捐银重修西新桥,卒年七十有四。利宾卒后,被惠州人祀于乡贤祠,列为“惠州晚明四御史”之一,名垂青史。  纵观利宾的一生,他总能站在“身后名”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一举一动。嘉靖三十一年(1552),他给时任惠州知府林应麒所著的《介山稿略》作序时就透露出他的执政思想:“功德以殷荐于清庙,吾知必能侈一代之光以传之。”如今看来,屹立不倒的桥子头“敕赠”石牌坊,承载的何止是一代人的思慕和感念。它代表的是一种信念:当官为民,人民才会拥护爱戴。  



分享按钮>>【利氏文化古迹】利姓人要熟悉家族史
>>【利氏名人楷模】厨坛怪杰——利永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