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克利斯朵夫》最早的中译本究竟出版在何时

    中华敬氏网 2010年11月5日 摘自网络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法国大作家罗曼。罗兰(1866—1944年)不朽的传世之作,写于1904年至1912年,1915年作者曾因此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小说叙述了德国天才作曲家约翰。克利斯朵夫。克拉夫脱不屈不挠、奋斗成名的一生。小说前三卷《黎明》、《清晨》、《少年》写了这位少年琴师性格刚烈,公然反抗贵族对贫穷艺人的控制和奴役,当他与富商的儿子第一次友爱被隐没,和参议员女儿弥娜两人无猜的恋情被金钱和门第的鸿沟阻隔后,他带着深深的创痕回到了故乡。对普鲁士军国主义的反感和对暴发户和靡靡之音的厌恶,被逼到绝境的他不得不离开相依为命的母亲,越境亡命法国。作者认为这是描写这位音乐家感官和感情的觉醒,知道英勇的受难与战斗便是他的命运。四、五两卷《反抗》和《市场》写了他在巴黎为糊口而东奔西跑、到处碰壁的经历,这使他阅尽了世态炎凉,对当时文艺界的庸俗、腐化与颓废的现实有了特别敏感的认识。六、七、八三卷《安多纳德》、《户内》、《女朋友们》写了这位音乐家对那些为了谋生,为了做一辈子正直诚实的公民、埋头苦干的人寄予的深切的同情,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对艺术人才的摧残。九、十两卷《燃烧的荆棘》、《复旦》写了他凭着人道主义的善良愿望、作出一系列的努力,要求自己逐步接近劳苦大众,并通过他与阿娜的遭遇重复着“爱情”、“友谊”的少年时期的人生,以追求最伟大、最单纯、最美好的一切。这部小说中文经典译本的译家傅雷在《译者献辞》中这样写道:它“不是一部小说,——应当说:不止是一部小说,而是人类一部伟大的史诗。它所描绘歌咏的不是人类在物质方面而是在精神方面所经历的艰险,不是征服外界而是征服内界的战迹。它是千万生灵的一面镜子,是古今中外英雄圣哲的一部历险记。是贝多芬式的一首大交响乐。愿读者以虔敬的心情来打开这部宝典罢!”
  据马宗融在1926年《小说月报》上发表的《罗曼。罗兰传略》,该书在法国已重印到120 版,先后有英、德、西班牙、荷兰、意大利、丹麦、波兰、俄、瑞典等多种译本。谈到该书的中译本,人们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傅雷。
  他的中文经典译本自1950年9 月三联书店出版起,先后有平明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参与重印,加上编入安徽人民出版社的《傅雷译文集》,至1986年已印有59.63 万多册。以致不少学者产生了一种误解,以为刊载于1936年《小说月报》部分该书译文及1937年1 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编入“世界文学名著”丛书的第一册三卷《约翰。克利斯朵关》是最早的节译文和节译本。这一译本1941年相继问世了第二、三、四册,1945年12月至1948年上海骆驼书店又重版此书。它给处在日本侵略者蹂躏岁月里的中国青年,使处在戒严、封锁、屈辱、思想的压迫和精神的钳制中的年轻学子以巨大的鼓舞,他们在主人公艰苦奋斗的经历中,以及在不幸境遇中不屈不挠的斗争勇气里汲取了力量。著名文艺理论家王元化在1941年读到此书后写道:“在我眼前展开了一个清明温暖的世界,我跟随克利斯朵夫去经历壮阔的战斗,同他一起去翻越崎岖的、艰苦的人生的山脉,我把他当做象普洛米修士从天上窃取了善良的火来照耀这个黑暗的世间一样的神明”。
  叶灵风先生在《晚晴杂记》中指出,最早译述此书的是从小在天主教修道院里长大的四川人敬隐渔。可惜仅译出了第一部《黎明》一卷,以《若望。克
  利司朵夫》为题刊载于《小说月报》1926年十七卷第1 号《罗曼罗兰专号》上。敬译文的序言是罗曼。罗兰写的一封题为《约翰。克利斯朵夫致中国弟兄们的话》的中文译本,他指出上升的民族是“忍耐、热烈、恒久、勇毅地趋向光明的人们——一切光明:学问、美,人类底爱,公共的进化”。敬隐渔也许是专门拜访过罗曼。罗兰最早的中国人之一,在《蕾芒湖畔》一文中他描述了自己1925年见到这位“伛偻、清瘦、劲道的诗翁”时的激动。
1990年重庆出版社推出甘少苏著《宗岱和我》一书中讲道,梁宗岱这位著名的诗人、翻译家18岁在岭南大学附中上学时,就与司徒乔和草野心平在宿舍的顶楼一起读过《詹恩。克里斯多夫》的译本,该书这样写道:当读到“去死罢,你们应该死的!一个人并非为快乐而活着。他活着是为了完成我的律法。受苦死。但做你所应该做的——一个人”时,三人的声音都不约而同地悲怆起来,仿佛在倾听着共同的上帝的声音。罗曼。罗兰这部名著对宗岱影响极大,“做一个人。一个顶天立地一无依傍的好汉,一个要由毕生超人的奋斗和努力去征服他的苦痛,完成他的工作的人”——这成了宗岱终身的座右铭。如果粱宗岱夫人记载不误的话,由于梁宗岱出生于1903年,那么18岁那年应是1921年,就已有了比敬译本更早的译本,而且题为《詹恩。克里斯多夫》。笔者曾经在许多大图书馆查找,也查遍许多种书目,都未曾见有此书或者书目注录,因此应当有理由把《约翰。克利斯朵夫》最早的中译本究竟出版在何时列为未曾解开的谜之例。
 


分享按钮>>使民国青年倾倒的《约瀚?克利斯朵夫》
>>里昴中法大学(1921-1946)回顾展